[发明专利]多模式电离源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21373.3 | 申请日: | 2016-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54337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6 |
发明(设计)人: | 王继云;占铃鹏;聂宗秀;谢小波;王振鹏;熊彩侨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J49/10 | 分类号: | H01J49/10;G01N27/68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李志东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多模式电离源、多模式电离源系统、质谱,以及利用质谱对待测样品进行分析的方法。其中,多模式电离源包括:毛细管、内部电极、绝缘管、外部电极、三通管件、绝缘套筒、金属圆环、导电件和调节件,其中,且在轴向上内部电极的出口位于绝缘管与外部电极的出口之间。该多模式电离源能方便地在电喷雾电离和等离子体电离两种电离模式之间切换,有效地提高分析检测的效率,避免电离源繁琐的拆换过程,同时实现复杂样品中各成分的高灵敏检测,尤其适用于各种极性和非极性小分子化合物。 | ||
搜索关键词: | 模式 电离 及其 应用 | ||
【主权项】:
1.一种多模式电离源,其特征在于,包括:毛细管,所述毛细管具有样品入口和样品出口;内部电极,所述内部电极套设在所述毛细管外,所述内部电极具有输送段和导电连接段;绝缘管,所述绝缘管套设在所述内部电极的所述输送段外;外部电极,所述外部电极套设在所述绝缘管外;三通管件,所述三通管件具有互相连通的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所述三通管件通过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外套在所述绝缘管上,所述第三通孔用于通入载气;绝缘套筒,所述绝缘套筒套设在所述绝缘管外,所述三通管件位于所述绝缘套筒与所述外部电极之间;金属圆环,所述金属圆环套设在所述绝缘管的外部;导电件,所述导电件穿过所述绝缘套筒并与所述金属圆环相接触;以及调节件,所述调节件包括:中空绝缘塞,所述中空绝缘塞具有样品输送通道和与所述样品输送通道垂直的内螺纹孔,所述中空绝缘塞与所述绝缘套筒相连,并套设在所述毛细管外,用于控制所述内部电极的导电连接段与所述金属圆环的导电连接;绝缘螺钉,所述绝缘螺钉穿过所述内螺纹孔进入所述样品输送通道,用于固定所述毛细管并调节所述毛细管伸缩;其中,在轴向上,所述内部电极的出口位于所述绝缘管与所述外部电极的出口之间。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121373.3/,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