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鸡枞菌栽培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86043.5 | 申请日: | 2016-0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32266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13 |
发明(设计)人: | 王平忠;王厚鹏;王瑞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远洋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1/14 | 分类号: | C12N1/14 |
代理公司: | 济宁汇景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54 | 代理人: | 葛东升 |
地址: | 272600 山东省济宁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鸡枞菌栽培方法,包括发菌培养:将菌包送进培养室,控制培养室温度保持在20‑‑25摄氏度,相对湿度控制在55%‑‑65%;覆土:转入出菇房后,将菌包的菌袋去掉,取出菌棒,将取出的菌棒放好,上面覆土并将其盖严,然后用水浇透;最后再覆盖一层2‑4厘米厚的草炭土,使土壤PH保持在5.5‑‑7;出菇管理:出菇前,出菇室内的温度控制在20‑‑30摄氏度,昼夜温差控制在8—10摄氏度;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从温度和昼夜温差和土壤方面模拟鸡枞菌的野生生活环境,使得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和野生的质量十分相似,而且使得产品的生产周期缩短了90天左右,提高的产品产业化的经济效益。 | ||
搜索关键词: | 鸡枞菌 昼夜温差 培养室 出菇 覆土 菌棒 菌包 取出 相对湿度控制 生产周期 栽培 出菇管理 发菌培养 生活环境 温度保持 草炭土 产业化 出菇房 土壤PH 菌袋 送进 转入 室内 土壤 覆盖 生产 | ||
【主权项】:
1.一种鸡枞菌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发菌培养:将菌包送进培养室,控制培养室温度保持在20‑‑25摄氏度,相对湿度控制在55%‑‑65%,每天定时通风,当菌丝长满菌包后,将菌包转入出菇房内进行下一步骤;(2).覆土:转入出菇房后,将菌包的菌袋去掉,取出菌棒,将取出的菌棒放好,上面覆土并将其盖严,然后用水浇透;最后再覆盖一层2‑4厘米厚的草炭土,使土壤PH保持在5 .5—7,进入出菇管理阶段;(3).出菇管理:出菇前,出菇室内的温度控制在20‑‑30摄氏度,昼夜温差控制在8—10摄氏度,空气湿度控制在90%‑‑95%,光照强度控制在250—300勒克斯;出菇后,出菇室内的温度保持在20—30摄氏度,昼夜温差保持在8‑10摄氏度,空气湿度控制在85%‑‑95%,光照控制在100‑‑300勒克斯,即进入采收阶段;(4).采收:当菌盖直径达到2‑5厘米时,即可采收;其中,菌包的制作步骤包括:将液态菌种在无菌的条件下接种到接种袋中;所述接种袋包括培养料和装有培养料的菌袋;所述的接种袋的制作步骤为:1.1.1.培养料:将百分比分别为45%棉子壳、 22%麸皮、18%木屑、7%玉米芯、5%玉米粉和3%豆粕的原料在搅拌机中加水搅拌,含水量控制在60%‑‑65%;1.1.2.装袋:将搅拌好的培养料装入菌袋中,用透气防潮的塑料盖封口;1.1.3.灭菌:将封好口的菌袋,转移到高温灭菌器里,进行灭菌处理;所述的液态菌种的制作步骤为:1.2.1.配制液态培养基:先把马铃薯煮熟后提取上清液,然后配制含有3%葡萄糖、1%玉米粉、0 .1%硫酸镁和0 .15%磷酸二氢钾的溶液,将马铃薯上清液和上述溶液混合;1.2.2.摇瓶振荡培养:装入容量为500毫升的三角烧瓶中,每瓶装入100毫升,并加入小玻璃珠,瓶口用棉塞、牛皮纸密封,在1 .5千克/平方厘米压强下灭菌30分钟;然后投入的斜面菌种,置于23℃~25℃下静置培养24小时;待菌丝萌发时再放置在往复式摇床上振荡培养,振荡频率为每分钟80~100次,振幅为6~10厘米;摇床室的温度控制在24℃~25℃,培养时间4‑6天;1.2.3.液体种子罐发酵:在火圈的保护下,将上述步骤B中的菌种迅速倒入液体菌种培养罐,关闭罐口进行培养,在无菌条件下安装通气管,使罐内压力在0 .02MPa‑0 .04MPa ,用输氧机通入适量氧气后培养48‑72小时。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远洋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未经山东远洋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086043.5/,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调控烟草烟碱含量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反季节高效栽培秀珍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