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河道链斗式清淤船及其清淤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38797.3 | 申请日: | 2016-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72390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6 |
发明(设计)人: | 刘学应;郭晓梅;王斌璋;陈德波;刘东哲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 |
主分类号: | E02F5/28 | 分类号: | E02F5/28;E02F3/08;E02F3/12;E02F3/14;E02B15/10 |
代理公司: | 杭州华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7 | 代理人: | 施少锋 |
地址: | 310018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主要公开了一种河道链斗式清淤船及其清淤施工方法,其技术方案:河道链斗式清淤船包括船体、控制室、休息室、支架、至少两个链斗传送机构和淤泥收集仓,链斗传送机构和支架之间设有升降机构,船体的两侧设有移动装置和与移动装置连接的打捞装置,船体的后侧设有打捞筐和动力桨;本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施工准备,步骤二、调整链斗式清淤船位置,步骤三、控制链斗传送机构的下降位置,步骤四、进行清淤工作,步骤五、淤泥处理工作,步骤六、后续工作。本方法不仅能高效率清除河底淤泥,而且还能清理漂浮在河面上的物质,消除打捞作业中从淤泥中带出的悬浮污染物,疏松河道,提高河道的泄洪能力,提高水质,降低水污染。 | ||
搜索关键词: | 清淤船 河道 传送机构 链斗式 清淤 船体 移动装置 链斗 支架 悬浮污染物 打捞装置 打捞作业 河底淤泥 升降机构 施工准备 下降位置 泄洪能力 淤泥处理 淤泥收集 调整链 动力桨 高效率 控制链 控制室 休息室 斗式 施工 疏松 河面 淤泥 打捞 水污染 漂浮 水质 | ||
【主权项】:
1.一种河道链斗式清淤船,包括船体、控制室、休息室和支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两个链斗传送机构和淤泥收集仓,所述支架位于所述船体的前端,所述淤泥收集仓位于所述船体的后端,所述船体上设有至少两道凹槽,所述链斗传送机构的一端位于所述淤泥收集仓内,所述链斗传送机构的另一端穿过对应的所述凹槽与所述支架连接,所述链斗传送机构包括传动电机、传动轮、传动链条和均匀分布在传动链条上的泥斗,所述传动电机和所述传动轮位于所述淤泥收集仓的上方,所述传动链条和所述泥斗通过T形连接件连接,所述T形连接件的竖杆与所述泥斗连接,所述T形连接件的横杆两端与所述传动链条连接,所述链斗传送机构的前端与所述支架之间设有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架上的驱动装置、与驱动装置连接的至少两个卷筒、升降绳和连接架,所述卷筒对称设置在所述驱动装置的两侧,所述连接架与所述链斗传送机构的前端连接,所述卷筒通过所述升降绳与所述连接架连接,所述船体的左右两侧均设有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内设有移动装置,所述船体的左右两外侧壁上设有滑槽,所述滑槽上设有打捞装置,所述打捞装置与所述移动装置连接,所述移动装置带动所述打捞装置沿所述滑槽前后移动,所述船体的后侧设有打捞筐和动力桨,所述移动装置由移动电机、联轴器、滚珠丝杆和滑块组成,所述移动电机通过所述联轴器与所述滚珠丝杆连接,所述滑块螺纹连接在所述滚珠丝杆上,所述打捞装置的一端与所述滑块连接,所述打捞装置的另一端穿过所述滑槽向外延伸,所述打捞装置包括连接在所述滑块上的第一连接杆、套设在所述第一连接杆内的第二连接杆、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二连接杆上的第三连接杆和设置在所述第三连接杆上的打捞网,所述第一连接杆内设有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空腔内设有相互串联的第一推动气缸和第二推动气缸,所述第一推动气缸的活塞杆与所述第二推动气缸连接,所述第二推动气缸的活塞杆与所述第二连接杆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内设有转动装置,所述转动装置与所述转轴连接,所述淤泥收集仓的顶面和侧面分别设有进斗口和出斗口,所述淤泥收集仓内设有第一落泥仓、第二落泥仓、第一收集仓和第二收集仓,所述第一落泥仓位于所述泥斗的开口垂直向下的正下方,所述第二落泥仓位于所述第一落泥仓的正下方,所述第一落泥仓和所述第二落泥仓之间设有过滤板,所述第二落泥仓的底部设有沥水孔,所述第一落泥仓和所述第二落泥仓的右侧均设有第四推动气缸以及连接在所述第四推动气缸活塞杆上的第二推动板,所述第一落泥仓的右侧还设有搅拌器,所述搅拌器位于所述第四推动气缸的上方,所述第一收集仓和所述第二收集仓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落泥仓和所述第二落泥仓的左侧且与所述第一落泥仓和所述第二落泥仓相连通,所述第二落泥仓的顶面设有压紧气缸以及连接在所述压紧气缸上的压紧板。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水利水电学院,未经浙江水利水电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038797.3/,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功能车载安全锤
- 下一篇:一种降低车内乘员伤害的车辆前端耐撞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