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间接电催化合成2‑芳基吡咯类化合物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14043.4 | 申请日: | 2016-0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68312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07 |
发明(设计)人: | 朱新海;孙国权;任淑雅;万一千;黄漫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大学 |
主分类号: | C25B3/06 | 分类号: | C25B3/06 |
代理公司: | 广州科粤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4001 | 代理人: | 莫瑶江 |
地址: | 510275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间接电催化合成2‑芳基吡咯类化合物的方法。该方法以芳香卤代物和吡咯及其衍生物为原料,以咪唑类离子液体为电解质,以非质子型极性溶剂为反应溶剂,其特征在于在室温条件下,以具有3,4,9,10‑苝四羧酸酰亚胺结构单元的PDI类化合物为间接电催化的媒介,无需使用金属催化剂和添加碱,通过恒电流或恒电势电解的方法合成C‑2位芳基化的吡咯及其衍生物。本发明具有操作简便,快捷,反应条件温和,无需添加金属催化剂,无需强碱性反应条件等特点,在天然产物,药物以及材料的合成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符合“绿色化学合成工业”发展的要求。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间接 电催化 合成 吡咯 化合物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间接电催化合成2‑芳基吡咯类化合物的方法,以芳香卤代物和吡咯及其衍生物为原料,以咪唑类离子液体为电解质,以非质子型极性溶剂为反应溶剂,其特征在于:在室温条件下,以具有3,4,9,10‑苝四羧酸酰亚胺结构单元的PDI类化合物为间接电催化的媒介,无需使用金属催化剂和添加碱,通过恒电流或恒电势电解的方法消耗电量1F/mol至10F/mol合成C‑2位芳基化的吡咯及其衍生物;所述芳香卤代物选自芳基碘代物、芳基溴代物或芳香氯代物,其中芳香环为2‑取代或4‑取代苯环,取代基为吸电子取代基;所述吡咯及其衍生物为N‑位取代的或非取代的,取代基为甲基或者苯基;所述咪唑类离子液体为二取代或三取代咪唑型离子液体;吡咯及其衍生物与芳香卤代物的摩尔比为5:1至50:1。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大学,未经中山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014043.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