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不锈钢水杯自动抛光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12727.0 | 申请日: | 2016-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19212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9 |
发明(设计)人: | 李峰平;张正亚;周斯加;周锐;薛伟;曹宇;付培红;冮建华;孙存轩;黄继宝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州大学激光与光电智能制造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24B21/02 | 分类号: | B24B21/02;B24B21/18;B24B41/06;B24B47/16;B24B4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北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53 | 代理人: | 段秋玲 |
地址: | 325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不锈钢水杯自动抛光系统,包括送料机构、上料机构和外圆抛光机构;所述送料机构包括送料机架,以及安装在送料机架上的输送台单元和压紧单元;所述上料机构安装在送料机构的支架面板上;所述上料机构包括上料机架,以及安装在上料机架上的运动控制单元;所述外圆抛光机构包括抛光机架,以及安装在抛光机架上的砂带控制单元和零件移动控制单元。本发明所述的不锈钢水杯自动抛光系统可完全代替人工操作,显著提供工作效率,降低人力成本,提高企业的自动化水平。同时实现了对各抛光参数的精确控制,能够获得更加稳定良好的抛光质量。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不锈钢 水杯 自动 抛光 系统 | ||
【主权项】:
一种不锈钢水杯自动抛光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送料机构(1)、上料机构(2)和外圆抛光机构(3);所述送料机构(1)包括送料机架,以及安装在送料机架上的输送台单元和压紧单元;所述送料机架由型材支撑架(110)组成,顶部设置有支架面板(106);所述输送台单元包括输送台支撑柱(101)、输送台底座(102)、横向推拉气缸、送料升降气缸组、升降底板、平移底板、直线导轨模块、第一工件浮动板(116)、第二工件浮动板(117)、第三工件浮动板(118)、第一支撑板(19)、第二支撑板(120)、第三支撑板(121)、第四支撑板(122)和输送台连接板(128);输送台底座(102)的一端通过两根输送台支撑柱(101)支撑在地面上,输送台底座(102)的另一端通过输送台连接板(128)与送料机架固定连接;横向推拉气缸、升降底板、平移底板和送料升降气缸组均安装在输送台底座(102)的内部,送料升降气缸组安装在平移底板上,送料升降气缸组的轴杆与升降底板的底部相连,由送料升降气缸组控制升降底板做上下升降运动;横向推拉气缸安装在输送台连接板(128)上,横向推拉气缸的轴杆与平移底板的侧面相连;平移底板的底部安装在直线导轨模块的滑块上,可由横向推拉气缸推动做直线往返运动;第一支撑板(119)、第二支撑板(120)、第三支撑板(121)和第四支撑板(122)与第一工件浮动板(116)、第二工件浮动板(117)和第三工件浮动板(118)相互平行,交错排列,表面都均匀的设置有多个用于卡住待加工零件(103)的圆弧卡槽;第一支撑板(119)、第二支撑板(120)、第三支撑板(121)和第四支撑板(122)结构相同,均固定安装在输送台底座(102)的上表面;第一工件浮动板(116)、第二工件浮动板(117)和第三工件浮动板(118)结构相同,均固定安装在升降底板上;所述压紧单元包括入料斜面板(104)、第一紧固气缸(105)、第一安装座(151)、第一挡板(152)、第二安装座(171)、第二挡板(172)和第二紧固气缸(107);所述入料斜面板(104)倾斜安装在入料口处,与输送台连接板(128)紧邻;第一安装座(151)和第二安装座(171)均固定安装在支架面板(106)上,第一紧固气缸(105)和第二紧固气缸(107)分别安装在第一安装座(151)和第二安装座(171)上,第一挡板(152)和第二挡板(172)分别固定在第一紧固气缸(105)和第二紧固气缸(107)的轴杆上,用于夹紧不锈钢杯(131);所述上料机构(2)安装在送料机构(1)的支架面板(106)上;所述上料机构(2)包括上料机架,以及安装在上料机架上的运动控制单元;所述上料机架包括安装在支架面板(106)四个角的四根竖直向上的上型材杆(241),四根上型材杆(241)上分别支撑安装有两块横向导轨底板(251)和一块横向推拉气缸支撑板(214),其中两块横向导轨底板(251)位置相对,相互平行,且与横向推拉气缸支撑板(214)垂直;所述运动控制单元包括两条横向移动导轨(205)、两个夹持臂(207)、纵向移动导轨(208)、活动支撑架(209)、上料升降气缸组(210)、横向推拉气缸(211)、夹持气缸(212)、纵向推拉气缸(213)、移动底块(215)和纵向移动导轨底板(216);两条横向移动导轨(205)分别安装在两块横向导轨底板(251)上,纵向移动导轨底板(216)的两端分别固定安装在两条横向移动导轨(205)上的滑块上,可沿着横向移动导轨(205)滑移;纵向移动导轨(208)安装在纵向移动导轨底板(216)上,移动底块(215)固定安装在纵向移动导轨(208)上的滑块上,可沿着纵向移动导轨(208)滑移;活动支撑架(209)与移动底块(215)之间安装有一直线导轨模块,所述直线导轨模块的导轨固定在移动底块(215)上,所述直线导轨模块的滑块固定在活动支撑架(209)上;夹持气缸(212)固定安装在活动支撑架(209)上,两个夹持臂(207)固定在夹持气缸(212)的两个轴杆上;上料升降气缸组(210)包括上下布置的上气缸和下气缸,上气缸底部固定在活动支撑架(209)上,下气缸底部通过气缸下固定板(217)与移动底块(215)安装在一起;纵向推拉气缸(213)安装在纵向移动导轨底板(216)上,通过气缸浮动接头与移动底块(215)连接;横向推拉气缸(211)安装在横向推拉气缸支撑板(214)上,横向推拉气缸(211)的轴杆与纵向移动导轨底板(216)通过L形固定块固定在一起;所述外圆抛光机构(3)包括抛光机架,以及安装在抛光机架上的砂带控制单元和零件移动控制单元;所述抛光机架呈长方体状,抛光机架顶部设置有支撑面板(307),底部设置有平台底架(327);所述砂带控制单元包括带轮固定底板(309)、砂带(310)、调速电机(311)、驱动轮(332)、从动轮、张紧轮和带轮固定侧板(312);带轮固定底板(309)通过螺栓固定在支撑面板(307)上,带轮固定侧板(312)通过螺栓与带轮固定底板(309)连接,并与带轮固定底板(309)垂直;调速电机(311)、驱动轮(332)、从动轮和张紧轮均通过螺栓安装在带轮固定侧板(312)上;砂带(310)绕在驱动轮(332)、从动轮和张紧轮上;调速电机(311)的输出轴与驱动轮(332)通过键连接;所述零件移动控制单元包括限位挡块(303)、两根导杆(304)、移动底座(305)、托板(306)、夹持气缸(212)、一号伺服电机(315)、二号伺服电机(316)、二号电机后固定板(317)、联轴器(318)、电机连接板(319)、二号电机前固定板(320)、一号电机前固定板(321)、圆弧夹块(322)、滑块(323)、直线导轨(324)、丝杠(325)、零件支持座(326)、横向推动气缸(328)和气缸挡块(329);所述限位挡块(303)和气缸挡块(329)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支撑面板(307)上;移动底座(305)上设置有两个通孔,两根导杆(304)各自穿过移动底座(305)上的一个通孔,导杆(304)的两端分别支撑安装在限位挡块(303)和气缸挡块(329)上,两根导杆(304)相互平行;托板(306)通过螺丝与移动底座(305)固定连接;零件支持座(326)用于支撑待加工的不锈钢杯(131),零件支持座(326)直立安装在托板(306)的前端上表面,二号电机前固定板(320)直立安装在托板(306)的末端,二号电机前固定板(320)的底部插入托板(306)上表面的槽型孔(330)内,可沿着所述槽型孔(330)移动;直线导轨(324)安装在托板(306)的上表面,位于零件支持座(326)与二号电机前固定板(320)之间;滑块(323)安装在直线导轨(324)上,可沿着直线导轨(324)做直线滑移;二号电机前固定板(320)与二号电机后固定板(317)通过电机连接板(319)连接在一起,二号伺服电机(316)通过定位螺丝固定安装在二号电机后固定板(317)上;一号电机前固定板(321)的底部固定在滑块(323)上,一号电机前固定板(321)的中部设置有螺纹孔;丝杠(325)穿过所述螺纹孔,与一号电机前固定板(321)通过丝杠副连接;丝杠(325)的一端安装在零件支持座(326)上,另一端通过联轴器(318)与二号伺服电机(316)的输出轴连接;零件支持座(326)与二号电机前固定板(320)之间设置有两根相互平行的直线导杆,所述直线导杆穿过一号电机前固定板(321),为一号电机前固定板(321)的运动提供导向;一号伺服电机(315)安装在一号电机前固定板(321)上,一号伺服电机(315)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夹持气缸(212)连接;圆弧夹块(322)固定在夹持气缸(212)的抓手上;所述横向推动气缸(328)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支撑面板(307)上,并位于带轮固定侧板(312)的后面;所述横向推动气缸(328)的轴杆通过气缸浮动接头(331)与移动底座(35)连接。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州大学激光与光电智能制造研究院,未经温州大学激光与光电智能制造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012727.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砂架压模装置
- 下一篇:碳化硅反射镜的加工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