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调味品自动化生产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03379.0 | 申请日: | 2016-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64761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9 |
发明(设计)人: | 周保森;赖月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昌理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B01F7/18 | 分类号: | B01F7/18;B02C21/00;B02C4/02;B02C23/16;A23L27/00;B24C1/00;C23C24/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30044 江西省***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调味品自动化生产设备。市场上常见的调料品都有特定的比例,比例适当,味道更加鲜美,但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比例的不同,对不同的配方成分需要单独加工,人为转运,而且搬运过程中容易串味,此外,目前用于该类生产的磨粉机磨辊耐磨性差,粘附性强,原料损失大。本发明涉及一种调味品自动化生产设备,其中:第一粉碎单元底部与第二粉碎单元底部与第三粉碎单元底部共同连通于第四混合单元顶部,且磨辊耐磨性强,粘附性低。本装置对调料品粉碎可以按一定比例一体化自动加工,中间无需人工操作,原料损失度低,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提升调料品质。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化生产设备 粉碎单元 调味品 耐磨性 原料损失 调料品 磨粉机磨辊 单独加工 混合单元 人工操作 生产过程 生产效率 粘附性强 自动加工 粘附性 调料 串味 磨辊 连通 转运 搬运 配方 一体化 生产 | ||
【主权项】:
1.一种调味品自动化生产设备,包括第一粉碎单元、第二粉碎单元、第三粉碎单元、第四混合单元;其特征在于:第一粉碎单元底部与第二粉碎单元底部与第三粉碎单元底部共同连通于第四混合单元顶部;第一粉碎单元,包括第一电机(1a)、第一主动带轮(2a)、第一传动带(3a)、第一出料口(4a)、第一支架(5a)、第一方形网筛(6a)、第一从动磨辊(7a)、第一方形粉碎筒(8a)、第一进料口(9a)、第一主动磨辊(10a)、第一从动带轮(11a);第一电机(1a)与第一主动带轮(2a)通过转轴连接,第一主动带轮(2a)与第一从动带轮(11a)通过第一传动带(3a)连接,第一从动带轮(11a)与第一主动磨辊(10a)通过转轴连接,第一主动磨辊(10a)与第一从动磨辊(7a)通过间隙配合连接,第一主动磨辊(10a)与第一从动磨辊(7a)固定连接于第一方形粉碎筒(8a)内部,第一方形粉碎筒(8a)上部设有第一进料口(9a),第一方形粉碎筒(8a)下部设有第一出料口(4a),第一方形网筛(6a)与第一方形粉碎筒(8a)底部固定连接,第一方形粉碎筒(8a)与第一支架(5a)固定连接;第二粉碎单元,包括第二电机(1b)、第二主动带轮(2b)、第二传动带(3b)、第二出料口(4b)、第二支架(5b)、第二方形网筛(6b)、第二从动磨辊(7b)、第二方形粉碎筒(8b)、第二进料口(9b)、第二主动磨辊(10b)、第二从动带轮(11b);第二电机(1b)与第二主动带轮(2b)通过转轴连接,第二主动带轮(2b)与第二从动带轮(11b)通过第二传动带(3b)连接,第二从动带轮(11b)与第二主动磨辊(10b)通过转轴连接,第二主动磨辊(10b)与第二从动磨辊(7b)通过间隙配合连接,第二主动磨辊(10b)与第二从动磨辊(7b)固定连接于第二方形粉碎筒(8b)内部,第二方形粉碎筒(8b)上部设有第二进料口(9b),第二方形粉碎筒(8b)下部设有第二出料口(4b),第二方形网筛(6b)与第二方形粉碎筒(8b)底部固定连接,第二方形粉碎筒(8b)与第二支架(5b)固定连接;第三粉碎单元,包括第三电机(1c)、第三主动带轮(2c)、第三传动带(3c)、第三出料口(4c)、第三支架(5c)、第三方形网筛(6c)、第三从动磨辊(7c)、第三方形粉碎筒(8c)、第三进料口(9c)、第三主动磨辊(10c)、第三从动带轮(11c);第三电机(1c)与第三主动带轮(2c)通过转轴连接,第三主动带轮(2c)与第三从动带轮(11c)通过第三传动带(3c)连接,第三从动带轮(11c)与第三主动磨辊(10c)通过转轴连接,第三主动磨辊(10c)与第三从动磨辊(7c)通过间隙配合连接,第三主动磨辊(10c)与第三从动磨辊(7c)固定连接于第三方形粉碎筒(8c)内部,第三方形粉碎筒(8c)上部设有第三进料口(9c),第三方形粉碎筒(8c)下部设有第三出料口(4c),第三方形网筛(6c)与第三方形粉碎筒(8c)底部固定连接,第三方形粉碎筒(8c)与第三支架(5c)固定连接;第四混合单元,包括搅拌电机(12)、主动齿轮(13)、从动齿轮(14)、搅拌器(15)、搅拌筒(16)、搅拌筒进料口(17)、搅拌筒支架(18);搅拌电机(12)与主动齿轮(13)通过转轴连接,主动齿轮(13)与从动齿轮(14)通过齿轮啮合连接,从动齿轮(14)与搅拌器(15)通过转轴连接,搅拌筒(16)底部与搅拌筒支架(18)顶部通过固定连接,搅拌筒(16)顶部设有搅拌筒进料口(17);其中,第一主动磨辊(10a)、第二主动磨辊(10b)、第三主动磨辊(10c)及第一从动磨辊(7a)、第二从动磨辊(7b)、第三从动磨辊(7c)制备方法如下:1)按重量称取纳米氮化硼15份、碳化硼11份、氧化铝5份、碳酸钙2份、氧化硅4份、氧化铁2份、钛1份、碳酸钾4份、碳酸钠4份、碳酸镁4份、淀粉5份、甲基聚硅氧烷4份,放置于球磨罐中,1500r/min球磨混合45min,得浆液;2)按重量称取45份的水并加热至90℃,保温,并按重量称取石蜡8份、戊二酰亚胺5份,葵二酸二丁酯5份,氯化钙3份,加入热水中,磁力搅拌35min,待溶液变为透明状后,水浴保温,待用;3)将步骤1)中浆液放置于造粒机中,进行造粒,其中压力为1MPa,进料速度165g/min,料液流动速率80ml/min,温度50℃,造粒1h,得磨料;4)将磨料在100℃下烘干后,通过喷砂将磨料喷至磨辊基体,其中喷口与磨辊基体距离100mm,喷射压力20MPa,喷射角度90°,工件转速1800r/min,喷枪垂直速率50mm/min;5)将喷砂后的磨辊用乙醇清洗3遍后,烘干后,激光淬火,其中功率为110W/cm2,冷却速度104℃/s,扫描速度2.5mm/s;6)将经过激光淬火的磨辊放置步骤2)制备的溶液中,并使磨辊完全浸泡在溶液中,浸泡10min后,取出磨辊,放入烧结炉中,以每小时75℃的升温速率从室温升至270℃,保温3h后,空气中冷却,即得所述磨辊。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昌理工学院,未经南昌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003379.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