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消色差旋转棱镜组指向精度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933490.5 | 申请日: | 2015-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53781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2 |
发明(设计)人: | 李锦英;彭起;陈科;付承毓;杜升平;曾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5D3/12 | 分类号: | G05D3/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209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高消色差旋转棱镜组指向精度的方法,所述消色差旋转棱镜组包括第一棱镜组(1)、第二棱镜组(2)、第一电机(3)、第二电机(4)、第一位置传感器(5)、第二位置传感器(6)、探测器(7)和控制器(8);第一棱镜组(1)由第一棱镜(101)和第二棱镜(102)组成,第二棱镜组(2)由第三棱镜(201)和第四棱镜(202)组成;该方法首先建立消色差棱镜组的数学模型,并提出精确的解算算法,完成理论上光束的高精度指向;其次通过优化算法对棱镜组参数进行优化,减小加工、安装和测量误差的影响,大幅提高实际系统的指向精度。 | ||
搜索关键词: | 棱镜组 旋转棱镜组 指向 消色差 棱镜 传感器 电机 消色差棱镜 第二位置 第一位置 实际系统 数学模型 优化算法 控制器 三棱镜 探测器 减小 测量 加工 优化 | ||
【主权项】:
一种提高消色差旋转棱镜组指向精度的方法,所述的消色差旋转棱镜组包括第一棱镜组(1)、第二棱镜组(2)、第一电机(3)、第二电机(4)、第一位置传感器(5)、第二位置传感器(6)、探测器(7)和控制器(8);第一棱镜组(1)由第一棱镜(101)和第二棱镜(102)组成,第二棱镜组(2)由第三棱镜(201)和第四棱镜(202)组成;其中,第一棱镜组(1)、第二棱镜组(2)、第一电机(3)、第二电机(4)和探测器(7)均为同轴安装,第一棱镜(101)和第三棱镜(201)具有相同的理论设计参数,第二棱镜(102)和第四棱镜(202)具有相同的理论设计参数;第一电机(3)和第二电机(4)均为环形力矩电机,二者的转子分别与第一棱镜组(1)和第二棱镜组(2)直接相连,省却了中间传动环节,具有响应快、刚度高的特点;第一位置传感器(5)测量第一棱镜组(1)绕转轴的旋转角度θ1,并将θ1送到控制器(8);第二位置传感器(6)测量第二棱镜组(2)绕转轴的旋转角度θ2,并将θ2送到控制器(8);探测器(7)可以测量得到目标在探测器(7)上所成像点的方位角Θ和俯仰角Φ;坐标系为直角坐标系0xyz,矢量
与x轴正向的夹角为方位角Θ,与z轴正向的夹角为俯仰角Φ;控制器(8)接收第一棱镜组(1)的位置θ1、第二棱镜组(2)的位置θ2、探测器(7)上所成像点的方位角Θ和俯仰角Φ;输出电压信号V1至第一电机(3),输出电压信号V2至第二电机(4);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首先建立棱镜组对光束偏转的数学模型:实际光束由目标经过四个棱镜到达探测器,由光路可逆性,由探测器出射的光束
经过四个棱镜折射后的出射光线
将到达目标点,此过程可以通过8次折射得到,如公式(1)所示:
其中,Tri(i=1,2,…,7,8)表示依次经过的8次折射过程,折射过程由斯涅尔定律表征,具体与以下参数有关:θ1,θ2,α101,α102,α201,α202,NN1,NN2,
依次代表第一棱镜组(1)的位置,第二棱镜组(2)的位置,第一棱镜(101)的顶角,第二棱镜(102)的顶角,第三棱镜(201)的顶角,第四棱镜(202)的顶角,第一棱镜(101)和第三棱镜(201)的折射率,第二棱镜(102)和第四棱镜(202)的折射率,第二棱镜(102)相对第一棱镜(101)的角度,第四棱镜(202)相对第三棱镜(201)的角度;设
(Kt,Lt,Mt表示矢量
的方向余弦),则方位角Θt和俯仰角Φt由下面公式计算:
Φt=arccos(Mt)(3)步骤2)由目标的方位角Θt和俯仰角Φt,计算使目标成像在探测器的视场中心时,两个棱镜需要旋转到的新位置θ1*、θ2*;计算过程如下:按两步法计算θ1*和θ2*:第一步:由俯仰角Φt计算△θ=|θ1‑θ2|,具体方法为保持第一棱镜组(1)的位置不动,采用优化方法得到△θ=|θ1‑θ2|,步骤如下:步骤1、取棱镜夹角为
转步骤2;步骤2、通过公式(1)‑公式(3)计算得到俯仰角Φi,转步骤3;步骤3、如果|Φi‑Φt|<ε(ε为设定的精度要求),△θi+1=△θi,流程结束;否则转步骤4;步骤4、如果Φi<Φt,取
如果Φi>Φt,取
转步骤5;步骤5、更新i=i+1;转步骤2;第二步:在第一步基础上,得到了棱镜夹角△θ=|θ1‑θ2|,通过公式(1)‑公式(3),得到2个方位角Θ0和Θ0',则两个棱镜需要同步旋转的角度为Θt‑Θ0和Θt‑Θ0',则两个棱镜需要旋转到的最终位置有两组解:
或
步骤3)通过控制器(8)控制第一电机(3)和第二电机(4)运动,使其带动第一棱镜组(1)和第二棱镜组(2)旋转到位置θ1*、θ2*,理论上,目标将在探测器(7)的视场中心成像,但由于加工、安装和测量误差,探测器成像将会有一定误差,设像点对应的方位角为IMG_Θ,俯仰角为IMG_Φ;为提高消色差旋转棱镜组指向精度,通过以下方法减小加工、安装和测量误差,提高指向精度,具体步骤为:步骤①给定n组的目标角度值,目标角度满足以下条件:俯仰角均布于系统的偏转范围之内,方位角可任意选择;步骤②重复步骤1)、步骤2)、步骤3),将得到n组像点的俯仰角误差,即IMG_Φi(i=1,2,...,n);步骤③基于上述俯仰角误差的测试数据,以公式(4)为目标函数,对系统参数进行优化:
其中,△θ1,△θ2,△α101,△α102,△α201,△α202,△NN1,△NN2,
依次为第一棱镜组(1)的位置误差,第二棱镜组(2)的位置误差,第一棱镜(101)的顶角误差,第二棱镜(102)的顶角误差,第三棱镜(201)的顶角误差,第四棱镜(202)的顶角误差,第一棱镜(101)和第三棱镜(201)的折射率误差,第二棱镜(102)和第四棱镜(202)的折射率误差,第二棱镜(102)相对第一棱镜(101)的角度误差,第四棱镜(202)相对第三棱镜(201)的角度误差;优化方法可以选用遗传算法、爬山法或随机并行梯度下降算法,通过对公式(4)求极小值,得到对应的△θ1,△θ2,△α101,△α102,△α201,△α202,△NN1,△NN2,
以此对系统参数进行修正,将修正后的系统参数代入公式(1)‑公式(3)即可求出系统的精确指向。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510933490.5/,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颈部冷敷袋
- 下一篇:一种含水量多的烟叶的烘烤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