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有限反馈下非正交多址接入系统下行链路的用户选择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629468.1 | 申请日: | 2015-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3765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1 |
发明(设计)人: | 张超;刘世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B7/06 | 分类号: | H04B7/06;H04L1/06;H04L5/00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闵岳峰 |
地址: | 710049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有限反馈下非正交多址接入系统下行链路的用户选择方法,基站端部署M个天线,小区内分布K个单天线用户,接收端所有用户通过发射端广播的导频信号获取其信道状态信息,并将其信道矢量量化为信道方向信息CDI和信道质量信息CQI,然后通过有限速率信道反馈给基站。基站根据用户反馈的CDI与CQI,从K个候选用户中调度2M个用户进行下行链路的传输,其中该2M个用户,每两个组成一个用户簇,共组成M个用户簇,在本系统中我们采用M个波束成形矢量来传输M个用户簇且每个簇分配等功率P,其中每个波束矢量支持一个用户簇,每个簇内有两个非正交用户,每个用户通过功率分配算法进行簇内的功率分配。本发明使系统的总体吞吐量较传统的正交传输有显著的优势。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有限 反馈 正交 接入 系统 下行 用户 选择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有限反馈下非正交多址接入系统下行链路的用户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小区内K个单天线用户通过基站广播的导频信号获取其自身的信道状态信息CSI,并通过有限反馈信道将其量化之后的信道方向信息CDI以及信道质量信息CQI反馈给基站,所述基站部署M个天线,M>1,K≥2M;具体包括以下步骤:基站端和用户端共同维护着一个量化码本F,其中量化码本F由L个子码本组成,即F=[F1,F2,...FL],每个子码本由M个相互正交的1×M维单位标准矢量组成,即Fl=[f1,l,f2,l,...fM,l],1≤l≤L,l为整数;因此量化码本F大小为N=LM;小区内K个用户的信道方向信息由F码本中的矢量进行量化,即对于第i个用户的信道方向信息CDI进行量化,量化时采用的量化矢量信息![]()
为用户信道信息为1×M维的矢量,由以下准则获得:
定义信道方向矢量
与其量化矢量
之间的夹角为θi,即
对于K个候选用户中第i个用户,其信道质量信息CQI表达式为:
2)基站根据接收到的反馈信息,从所述K个单天线用户中选出2M个用户进行传输,其中基站首先根据候选用户所反馈的信道方向信息CDI以及信道质量信息CQI调度M个用户以及与之对应的M个随机波束成形矢量RBF,因此该M个用户称为RBF用户,然后再为M个RBF用户各自匹配一个用户,这样,2M用户组成M个用户簇,每个波束矢量对应相应的用户簇进行传输;具体包括以下步骤:设K个候选用户的下标集为
M个RBF用户下标集为
M个匹配用户下标集为
首先基站依据用户据反馈的信道方向信息CDI以及信道质量信息CQI,选择最优的RBF用户集
以及对应的波束成形矢量wk,1<k<M如下:对于第l,1≤l≤L个码本中的第k,1≤k≤M个矢量vk,在以最大化系统吞吐量为目标情况下,给出vk所对应的CQI最大的用户
因此最优的传输波束组l*为:
即第k个簇对应的波束矢量为
且
所对应的用户为
即为所选择第k个簇内的RBF用户,其中
然后再依据每个波束矢量给出第k个簇内匹配用户
为
其中,
3)基站为M个用户簇分配相同的功率P,每个用户簇内RBF用户和匹配用户根据功率分配算法完成功率分配,具体包括以下步骤:为保证用户的服务质量,RBF用户的最低速率要求为Rbf,匹配用户的最低速率为Rum;设第k个簇内,
表示RBF用户的估计速率,
表示匹配用户的估计速率,αk为RBF用户的功率分配系数,1‑αk为匹配用户的功率分配系数,g(hk1)和g(hk2)分别为该簇内RBF用户与匹配用户的信道质量信息,则第k个簇内的功率分配优化目标设置为:![]()
当g(hk1)≥g(hk2)时,![]()
故解得上述优化目标为:
当g(hk1)<g(hk2)时,![]()
故解得上述优化目标为:
若上述优化目标αk无解,则基站使用传统正交接入方式传输,即分为两个时隙来传输2M个用户。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510629468.1/,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