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内容自适应偏移模型的视频编码硬判决量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614662.2 | 申请日: | 2015-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08389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06 |
发明(设计)人: | 殷海兵;王鸿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计量学院 |
主分类号: | H04N19/124 | 分类号: | H04N19/124;H04N19/147;H04N19/436;H04N19/18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33213 | 代理人: | 吴秉中 |
地址: | 310018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内容自适应的视频编码死区量化方法,采用内容自适应量化偏移量模型,实现内容自适应量化算法。该模型可以根据视频内容的不同,实现量化偏移量的自适应变化。同时,在率失真性能方面,相较于固定偏移量的死区HDQ算法有显著提高;由于算法采用系数独立的硬判决量化,量化可在系数级进行并行处理,在硬件上易于实现。本发明基于DCT系数独立统计分析,得到较准确的分布参数,利用分布参数及量化参数构建系数自适应的量化偏移量模型。在视频编码量化时,采用基于该模型的自适应死区HDQ量化,实现高效视频编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内容 自适应 偏移 模型 视频 编码 判决 量化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基于内容自适应偏移模型的视频编码硬判决量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自适应偏移量建模;(2)数据采集及统计分析得到正反相偏移量;(3)根据正反相偏移量确定最佳偏移量范围;(4)在不同预测模式下,分析最佳偏移量与分布参数以及量化参数的函数关系,构建三者的函数模型;所述步骤(1)的自适应偏移量建模包含数据统计、离线数据分组分析以及启发式建模过程;数据统计包含DCT系数分布参数的计算统计以及合理候选偏移量的统计;数据离线分析主要分析正反偏移量取值范围,确定最佳偏移量范围,并在最佳偏移量范围中选择最佳偏移量;研究偏移量与分布参数以及与量化参数的函数关系,从而采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出最优量化偏移量模型;所述步骤(2)的数据采集及统计分析,包括:a)根据频率分量位置不同,独立对4x4变换块中DCT系数采样并分别统计,即对一帧图像进行4x4DCT变换,变换系数对应不同的频率,将变换系数按照频率划分为16个子带,各个子带单独分析,在DCT系数服从拉普拉斯分布的假设下,得到各个子带的分布参数;b)模拟SDQ算法的行为特征,基于统计分析方法在最大正判概率和最小误判概率的双重约束下,估计最优死区偏移量;步骤b)模拟SDQ算法的行为特征,具体为对比SDQ及HDQ算法的量化结果,若两种量化结果一致,调整HDQ偏移量,得到HDQ与SDQ量化结果一致的偏移量范围(δmin1,δmax1),该范围上下限按照下式确定:mod是取余操作计算符,u为DCT系数,q为量化步长,δopt为偏移量;收集所有处于范围(δmin,δmax)中的偏移量,该范围称为正向偏移量范围;若两种量化结果不一致,修正HDQ的偏移量,迫使得到与SDQ算法一致的量化结果;修正的偏移量范围(δmin2,δmax2)上下限按照下式确定:该范围为反向偏移量范围;所述正反偏移量范围的交集即为最佳偏移量范围;所述函数模型为δ=f(Λ,Qp);其中Qp>17:I帧ρ=0.50+0.001*(Qp‑17),μ=0.1,β=0.6, γ=0.6,α=128, ξ1=ξ2=32, a=35, b=50;P/B帧ρ=0.48+0.001*(Qp‑17),μ=0.1,β=0.6, γ=0.6,α=128, ξ1=ξ2=32, a=35, b=50;Λ为分布参数。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计量学院,未经中国计量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510614662.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视频编码的码率控制方法及其系统
- 下一篇:一种图像挑选算法验证方法及装置
- 内容再现系统、内容提供方法、内容再现装置、内容提供装置、内容再现程序和内容提供程序
- 内容记录系统、内容记录方法、内容记录设备和内容接收设备
- 内容服务系统、内容服务器、内容终端及内容服务方法
- 内容分发系统、内容分发装置、内容再生终端及内容分发方法
- 内容发布、内容获取的方法、内容发布装置及内容传播系统
- 内容提供装置、内容提供方法、内容再现装置、内容再现方法
- 内容传输设备、内容传输方法、内容再现设备、内容再现方法、程序及内容分发系统
- 内容发送设备、内容发送方法、内容再现设备、内容再现方法、程序及内容分发系统
- 内容再现装置、内容再现方法、内容再现程序及内容提供系统
- 内容记录装置、内容编辑装置、内容再生装置、内容记录方法、内容编辑方法、以及内容再生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