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发动机的气缸盖冷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10570100.2 | 申请日: | 2015-09-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0807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6 |
发明(设计)人: | 长井健太郎;锹崎宽;中野正;滨崎贵人;田中良宪;森大也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久保田 |
主分类号: | F02F1/40 | 分类号: | F02F1/40 |
代理公司: | 隆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董雅会;向勇 |
地址: | 日本国大***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提供发动机的气缸盖冷却装置,能够提高副燃烧室壁的周围的冷却效率。该发动机的气缸盖冷却装置构成为,在气缸盖(1)内具有吸气口(2)、排气口(3)、副燃烧室(4)、冷却水水套(5),吸气口壁(2a)、排气口壁(3a)、副燃烧室壁(4a)配置在冷却水水套(5)内,冷却水水套(5)具有冷却水入口(5a)与冷却水出口(5b),从冷却水入口(5a)流入冷却水水套(5)的发动机冷却水(6)经过冷却水水套(5)从冷却水出口(5b)流出,在冷却水水套(5)的冷却水经过路径中,在副燃烧室壁(4a)的上游侧具有冷却水引导壁(7),该上游侧的冷却水引导壁(7)形成为朝向下游侧宽度逐渐地变宽的“く”字状。 | ||
搜索关键词: | 发动机 缸盖 冷却 装置 | ||
【主权项】:
1.一种发动机的气缸盖冷却装置,在气缸盖(1)内具有吸气口(2)、排气口(3)、副燃烧室(4)、冷却水水套(5),在冷却水水套(5)内配置有吸气口壁(2a)、排气口壁(3a)、副燃烧室壁(4a),冷却水水套(5)具有冷却水入口(5a)和冷却水出口(5b),从冷却水入口(5a)流入冷却水水套(5)的发动机冷却水(6)经过冷却水水套(5)从冷却水出口(5b)流出,该发动机的气缸盖冷却装置的特征在于,将沿着曲轴的架设方向的气缸盖(1)的长度方向作为前后方向,将前后方向的一侧作为前侧,将前后方向的另一侧作为后侧,将气缸盖(1)的宽度方向作为左右方向,将气缸盖(1)的左右方向一侧作为吸气侧,将气缸盖(1)的左右方向的另一侧作为排气侧,在气缸盖(1)的前侧且排气侧的拐角部设置有冷却水水套(5)的冷却水出口(5b),在冷却水水套(5)的排气侧,配置有冷却水水套(5)的排气侧的冷却水入口(5a)和位于排气侧的冷却水入口(5a)的前侧的排气口壁(3a),在冷却水水套(5)的吸气侧,配置有副燃烧室壁(4a)、位于副燃烧室壁(4a)的后侧的冷却水水套(5)的吸气侧的冷却水入口(5a)、和位于副燃烧室壁(4a)的前侧的吸气口壁(2a),在冷却水水套(5)的冷却水经过路径中,副燃烧室壁(4a)被冷却水引导壁包围,冷却水引导壁具有在冷却水水套(5)的冷却水经过路径中在副燃烧室壁(4a)的上游侧设置的上游侧的冷却水引导壁(7),该上游侧的冷却水引导壁(7)形成为朝向下游侧宽度逐渐地变宽的く字状,冷却水引导壁具有在副燃烧室壁(4a)的下游侧设置的下游侧的冷却水引导壁(8),该下游侧的冷却水引导壁(8)形成为朝向下游侧宽度逐渐地变窄的く字状,上游侧的冷却水引导壁(7)和下游侧的冷却水引导壁(8)构成为从副燃烧室壁(4a)的周围包围副燃烧室壁(4a)的组合成四边形状的四边形状壁(18),四边形状壁(18)的四边形的对角线定向在沿着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的方向,四边形状壁(18)中的朝后拐角部(18a)朝向冷却水水套(5)的吸气侧的冷却水入口(5a)侧,朝排气侧拐角部(18b)朝向排气口壁(3a)的排气入口侧端壁(3b),朝吸气侧拐角部(18c)朝向冷却水水套(5)的吸气侧的侧壁(1a),朝前拐角部(18d)朝向吸气口壁(2a)侧。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久保田,未经株式会社久保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510570100.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提高喷嘴喷注均匀性的装置
- 下一篇:车辆微电脑喷射控制转换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