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野外乌桕优良株系茎段再生效率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460854.2 | 申请日: | 2015-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82337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1 |
发明(设计)人: | 吴丽芳;侯金艳;王钰婷;刘文博;穆燕;陈晶;李明浩;毛颖基;赵薇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01H4/00 | 分类号: | A01H4/00 |
代理公司: | 安徽汇朴律师事务所34116 | 代理人: | 胡敏 |
地址: | 230031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野外乌桕优良株系茎段再生效率的方法,取野外乌桕优良株系的当年生茎段为外植体,通过消毒、诱导、增殖、伸长、生根和移栽等六个步骤获得健壮的乌桕再生植株。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能保持母本植株的种质特性,取材方便、材料丰富,可以实现对野外乌桕优良单株的快繁,实现品种培育;消毒程序简单,消毒时间短,对外植体的毒害较小,且污染率低,丛生芽再生效率高,再生速度快,繁殖系数高,适用于乌桕所有的基因型,应用前景广阔。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野外 乌桕 优良 株系茎段 再生 效率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提高野外乌桕优良株系茎段再生效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取野外乌桕优良株系的当年生茎段为外植体,所述当年生茎段为未木质化或半木质化的茎段,所述乌桕包括鸡爪桕和葡萄桕,经初步消毒后,在无菌操作台内进行表面消毒,所述初步消毒是将茎段去叶后分装于1000ml烧杯中,于流水下冲洗10~15min,期间添加2~4ml洗涤液冲洗,并不断摇晃;所述表面消毒是指将初步消毒后的茎段经75%的酒精擦拭后,剪切成4~6cm长度的小段;再用75%酒精进行浸泡15~25s,无菌水冲洗3~5遍;再用75%酒精进行浸泡15~25s,无菌水冲洗3~5遍;之后再经质量百分比浓度为0.1%的HgCl2消毒2~5min,最后用无菌水冲洗6~8遍,表面消毒期间需不停地摇晃;步骤二、将步骤一处理过后的外植体分切成若干切段后接种于丛生芽诱导培养基中,经过2~3周光照培养,茎段两端切口处诱导出不定芽丛,切段是将步骤一处理完成的外植体切去两端消毒损伤部位后,再分切成长度为0.4~0.7cm大小获得的;所述切段接种于丛生芽诱导培养基中的方式是水平接种于丛生芽诱导培养基中,所述丛生芽诱导培养基为MS培养基添加0.05~9.0mg/L的6‑BA、25g/L蔗糖和7.5g/L的琼脂,所述丛生芽诱导培养基的pH为5.8;步骤三、将带有不定芽丛的茎段转接于增殖培养基中进行芽的增殖,所述增殖培养基为MS培养基添加0.05~2.0mg/L的6‑BA、25g/L的蔗糖和7.5g/L的琼脂,所述增殖培养基的pH为5.8;步骤四、培养2~3周后转至丛生芽伸长培养基上进行芽的伸长培养,所述丛生芽伸长培养基为MS培养基添加0.05~1.5mg/L的6‑BA、0.01~0.1mg/L的IBA、25g/L的蔗糖和7.5g/L的琼脂,所述丛生芽伸长培养基的pH为5.8;步骤五、待芽长至2~3cm,转至生根培养基中进行生根,所述生根培养基为1/2MS培养基添加0.1~0.5mg/L的IBA、0.01~0.05mg/L的NAA、20g/L的蔗糖和7.5g/L的琼脂,所述生根培养基的pH为5.8;步骤六、待幼苗长至3~4cm并带有2~4片真叶时,进行炼苗并移栽,获得健壮的乌桕再生植株。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510460854.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鱼亲体及鱼卵收集装置
- 下一篇:一种使葡萄提前成熟的种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