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金属微孔管网的能量转换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10414089.0 | 申请日: | 2015-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42937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2 |
发明(设计)人: | 奉政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奉政一;晏飞 |
主分类号: | F25B29/00 | 分类号: | F25B29/00;F01K27/02;B60H1/18 |
代理公司: | 沈阳亚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107 | 代理人: | 郭元艺 |
地址: | 110005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属能量转换系统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金属微孔管网的能量转换系统,包括冷媒换热组件(1)、液压泵(5)、换热器(6)及动力透平机(8);所述冷媒换热组件(1)的液体分配器(102)的一管路端口经液压泵(5)与换热器(6)的换热输入端口相接;所述换热器(6)的换热输出端口与动力透平机(8)的入口相接;所述动力透平机(8)的出口与冷媒换热组件(1)的气体分配器(103)相接;所述换热器(6)采用冷媒传热毛细管结构;所述动力透平机(8)通过透平输出轴(801)对外传输动力。本发明成本低廉,能效比高,兼容性好,节能环保效果显著,适用范围广泛。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金属 微孔 管网 能量 转换 系统 | ||
【主权项】:
1.基于金属微孔管网的能量转换系统,其特征在于 :包括冷媒换热组件(1)、液压泵(5)、换热器(6)、排烟管换热器(7)及动力透平机(8);所述冷媒换热组件(1)的液体分配器(102)的一管路端口经液压泵(5)与换热器(6)的换热输入端口相接 ;所述换热器(6)的换热输出端口与动力透平机(8)的入口相接 ;所述动力透平机(8)的出口与冷媒换热组件(1)的气体分配器(103)相接 ;所述换热器(6)采用冷媒传热毛细管结构 ;所述动力透平机(8)通过透平输出轴(801)对外传输动力;所述换热器(6)的换热输出端口经排烟管换热器(7)与动力透平机(8)的入口相接;所述冷媒换热组件(1)的冷媒传热金属毛细管(101)平行铺设于船体与海水隔离的钢板上 ;所述换热器(6)采用冷媒传热毛细管盘绕缸套结构 ;发动机(601)的动力输出轴(602)与桨叶(9)固定相接 ;所述动力透平机(8)的透平输出轴(801)与透平桨叶(10)固定相接;所述换热器(6)采用冷媒传热毛细管盘绕缸套结构 ;所述冷媒换热组件(1)置于汽车车体 ;所述动力透平机(8)的透平输出轴(801)与汽车发电机(18)的输入轴或车轮(33)相接;在所述冷媒换热组件(1)后部设有动力风扇(19、20);所述冷媒换热组件(1)的液体分配器(102)分别与第一节流部件(12)及第二节流部件(17)的一端相接 ;所述第一节流部件(12)的另一端与车内冷暖换热器(15)一端口相接 ;所述车内冷暖换热器(15)的另一端口经压缩机(14)与冷媒换热组件(1)的气体分配器(103)相接 ;所述换热器(6)采用冷媒传热毛细管盘绕缸套结构 ;所述换热器(6)的换热输出端口与排烟管换热器(7)的入口连接后再经供暖转换阀(13)分两路,一路与车内冷暖换热器(15)及压缩机(14)的连接端口相接,另一路与车内冷暖辐射换热单元(2)的气态分配器(203)入口相接 ;所述车内冷暖辐射换热单元(2)的液态分配器(202)出口与第二节流部件(17)的另一端口相接;所述冷媒换热组件(1)采用汽车外铝板微孔管换热组件或碳纤维微孔布,其前部设置液体分配器(102),后部设置气体分配器(103);所述冷媒换热组件(1)置于飞机机体 ;发动机(601)的动力输出轴(602)与桨叶(9)或离合器相接 ;所述动力透平机(8)的透平输出轴(801)与透平桨叶(10)或离合器相接;飞机铝板、碳纤维板、侧部、机翼做冷媒换热组件 (1),通过气体分配器 (103)的一端管路连接在动力透平机 (8)气体输出管路上,液体分配器 (102)管路的一端通过液压泵 (5) 连接换热器(6) ,换热器(6) 输出管线连接排烟换热器(7),排烟换热器(7) 气体输出管路连接动力透平机(8) 进口,动力透平机(8) 出口连接气体分配器 (103)。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奉政一;晏飞,未经奉政一;晏飞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510414089.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操控逆变器的方法和装置
- 下一篇:无线受电电路及使用了它的电子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