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菌类栽培改良土壤有机质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394056.4 | 申请日: | 2015-07-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20074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06 |
发明(设计)人: | 张永北;冀春花;刘敏;卓旺爵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南农垦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1/04 | 分类号: | A01G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万科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230 | 代理人: | 张亚军 |
地址: | 570206 *** | 国省代码: | 海南;4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菌类栽培改良土壤有机质的方法,包括菌类品种选择、准备基料、制备培养料、制备适合大田栽培的栽培种、大田栽培和产后处理等步骤。栽培料铺放于田间,给大田施放了高强度有机肥,栽培料经菌丝分解,大分子物质被降解为作物容易吸收的小分子物质,从而提高土壤肥力;产后剩余的菌糠,富含营养物质,也是上好的有机肥;在菌类田间生产过程中,给菌类灌溉,可以保持土壤湿度,对改善土壤微生物菌群和土壤生态有重要的帮助。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利用现有耕地发展地栽式菌类生产,不仅能够经济效益,还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生态,增加土壤肥力,通过发展地栽式菌类生产可实现土壤修复和作物施肥。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菌类 栽培 改良 土壤有机质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利用菌类栽培改良土壤有机质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菌类品种选择:以适合地栽式培育的竹荪、草菇、大球盖菇、金福菇、姬松茸或鸡腿菇为栽培品种;(2)准备基料:农业生产废弃物和/或林业废弃物粉碎、晒干后为基料,干燥储存备用;(3)制备培养料:向步骤(2)中准备的部分基料中添加其重量2~4%的石灰粉,加水至含水量为60%~70%后堆成重4000kg~5000kg、高1.0~2.0m的料堆,堆放发酵2个月以上,发酵期间翻堆2~4次,发酵过程中含水量保持60%~70%;料温不再上升表明堆料腐熟;(4)制备适合大田栽培的栽培种:将步骤(2)中准备的部分基料与辅料、营养盐按64.5~75%、24.5~34.5%、0.5~1.5%的重量百分比配制成栽培料,加水至含水量为60%~70%后用装袋机制成菌棒;菌棒在100℃蒸汽室内灭菌24~36小时,冷却至室温后接种所述菌类品种的常规栽培种,于室内培育,培养40天后获得适合大田栽培的栽培种;(5)大田栽培:大田经过整地开沟、土壤消毒后搭建荫棚,然后对大田进行灌溉将土壤浇透;把步骤(3)获得的培养料铺到沟内,每平方米用培养料15~20kg,培养料厚度30cm,堆成呈瓦楞状的菇畦;把步骤(4)获得的适合大田栽培用的栽培种掰成体积为1cm3~2cm3的碎块(7),按梅花状接种在培养料表层上,接种点间距10~15cm,再覆一层5cm厚的培养料;在接完种后的培养料表面撒一层过磷酸钙或复合肥,用量为25kg/亩;施肥后,覆盖厚度为5~6cm的NY5099规定的土壤;覆土后再盖上2~5cm厚的稻草、甘蔗叶或林下落叶,然后根据天气情况,决定是否覆盖薄膜;之后依次进行发菌期管理、菌蕾期管理、出菇期管理和采后管理,管理期间进行病害防治和/或虫害防治;(6)产后处理:菌类生产结束后,剩余在大田的菌糠直接保留在田间,使其继续腐烂发酵;经过15~30天后,将菌糠层翻起,与其它土层混匀,再种植其它作物。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南农垦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海南农垦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510394056.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