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2-吡啶酮类化合物的不对称催化氢化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346906.3 | 申请日: | 2015-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924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09 |
发明(设计)人: | 张绪穆;杨海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D213/30 | 分类号: | C07D213/30;C07D215/26;C07D277/64 |
代理公司: |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 代理人: | 汪俊锋 |
地址: | 430072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属于药物合成化学领域,涉及一种2-吡啶酮类化合物的不对称催化氢化方法。步骤一,将手性配体与金属铑前体在有机溶剂中,20 ~40℃下进行反应0.5~2小时,得到原位催化剂,手性配体是(R)-Binapine;步骤二,将反应体系置于高压釜中,加入2-吡啶酮类化合物,在氢气氛围下,反应温度0℃~50℃,氢气压力2~50个大气压,反应20-24小时。本发明方法催化效率高,可以在短时间和低压条件下较快的得到产物;催化剂用量少;对大部分2-吡啶酮底物可以实现99%的转化和最高99%的立体选择性,具有非常好的工业化前景。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吡啶 酮类 化合物 不对称 催化 氢化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2‑吡啶酮类化合物的不对称催化氢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将手性配体与金属铑前体在有机溶剂中,20~40℃下进行反应0.5~2小时,得到催化剂,手性配体是(R)‑Binapine或者(S)‑Binapine,结构式为:
步骤二,将反应体系置于高压釜中,加入2‑吡啶酮类化合物,在氢气氛围下,反应温度20℃~50℃,氢气压力5~50个大气压,反应20‑24小时。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大学,未经武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510346906.3/,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