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实物表面采样数据拓扑邻域查询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276879.7 | 申请日: | 2015-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50712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26 |
发明(设计)人: | 孙殿柱;白银来;魏亮;李延瑞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G06F17/30;G06T1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5086 山东省淄***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一种实物表面采样数据拓扑邻域查询方法,属于产品逆向工程技术领域,其特征在于:利用R*树对实物表面样点构建动态空间索引,对R*树索引进行深度优先遍历快速获取目标样点的k近邻点集,将其作为目标样点拓扑邻域的初始参考数据,根据邻域查询与样点分布的关系,采用核密度估计描述样点的分布规律,将初始参考数据内的样点按其概率密度大小排序,选取其中概率密度最大的 |
||
搜索关键词: | 实物 表面 采样 数据 拓扑 邻域 查询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实物表面采样数据拓扑邻域查询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依次为:(1)设实物表面采样数据集合为S,利用R*树对S构建样点数据动态空间索引;(2)对R*树索引进行深度优先遍历获取目标样点的k近邻,将其作为目标样点拓扑邻域的初始参考数据集;(3)基于核密度估计使初始参考数据集向目标样点邻近的采样数据稀疏区域扩展,从而消减初始参考数据集的邻域信息缺失,具体步骤为:①令λi(p)为迭代变化的点集,λ0(p)表示p的k近邻点集;②基于核密度估计可确定λi(p)的概率密度极大值点Q(λi(p)):其步骤为首先对
依次查询其k近邻点集{x1,x2,x3,...,xk},ηe处的概率密度估计值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h为带宽,其取值为ηe到其k近邻点集{x1,x2,x3,...,xk}中各点距离的最大值,G(x)为核函数,取高斯核函数,其形式为
然后将λi(p)中各点按其概率密度大小降序排列{η1,η2,...,ηm},最后取λi(p)中最大的ω个样点定义λi(p)的概率密度极大值点,计算公式为:
其中ω可视为为敏感因子,用于调整初始参考数据的扩展方向,ω的取值范围为
③计算Q(λi(p))关于目标样点p的对称点Q'(λi(p));④在实物表面采样数据中查询Q'(λi(p))的k近邻点集λi'(p);⑤从λi'(p)中选择可减少λi(p)的邻域信息缺失的子集T;⑥若T=Φ,跳转至步骤⑨;⑦λi+1(p)=λi(p)∪T,i=i+1;⑧重复步骤②至⑦;⑨λ(p)=λi(p),扩展过程终止,此时λ(p)即近似为目标样点p处的拓扑邻域;上述过程的步骤⑤中,从λi'(p)中选择可减少λi(p)的邻域信息缺失的子集T,具体方法为:1.对λi'(p)中的样点据其至p的距离进行升序排列使之成为有序集{q1,q2,...,qk};2.令j=1,T=Φ,d(x,y)为点x到点y的欧氏距离;3.T=T∪{qj};4.采用核密度估计方法计算可反映采样数据局部样点分布特征的模式点,λi(p)的模式点M(λi(p))计算公式为:
其中,n为λi(p)中样点的数量,ηe∈λi(p),h为带宽其取值为目标样点p至λi(p)中所有样点距离的最大值,G(x)取高斯核函数,其形式为
同理可据公式(c)计算λi(p)∪T的模式点M(λi(p)∪T);5.若d(p,M(λi(p)∪T))>d(p,M(λi(p))) ,则从T中删除qj,跳转至步骤8;6.令j=j+1;7.重复步骤3至6;8.返回T。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理工大学,未经山东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510276879.7/,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