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卡通肖像自动生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271049.5 | 申请日: | 2015-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33742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23 |
发明(设计)人: | 杜晓荣;徐泳钧;平淑文;张永;武汇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T11/00 | 分类号: | G06T11/0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温旭 |
地址: | 519000 广东省珠海市中山大***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的卡通肖像自动生成方法,将人脸五官描述向量与各向量对应的特征向量于卡通素材库中相应的向量进行匹配,取相似度高的卡通素材作为匹配结果,将其正确组合得到卡通肖像,人脸的卡通效果逼真,生动;该方法计算简单,便于推广应用。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卡通 肖像 自动 生成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卡通肖像自动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首先直接使用FACE++开源库识别人脸特征点,将该人脸特征点集旋转并归一化后,结合各五官形状特性,为每个五官定义了多个特征变量,将其正确组织为五官描述向量
然后利用该五官描述向量
与卡通五官素材库中的各素材的描述向量进行相似度计算,选择差异最小的素材图片,将获取到的各卡通五官图片绘制在正确位置,即可自动生成卡通肖像;其中,人脸五官描述向量
包括多个人脸五官特征变量,即:
人脸五官特征变量eye_end_direction为两眼睛之间的角度,即为经过左眼睛的左眼角特征点和右眼角特征点的直线与右眼睛的左眼角特征点和右眼角特征点的直线之间的角度;人脸五官特征变量eye_top_angle为眼睛上眼睑角度,即为经过左眼睛的上眼睑顶端特征点及左眼睛的左眼角特征点的直线和经过左眼晴的上眼睑顶端特征点及左眼睛的右眼角特征点眼睛上眼睑角度的直线之间的角度;人脸五官特征变量eye_bottom_angle为眼睛下眼睑角度,即为经过左眼睛的下眼睑底端特征点及左眼睛的左眼角特征点的直线和经过左眼睛的下眼睑底端特征点及左眼睛的右眼角特征点眼睛上眼睑角度的直线之间的角度;人脸五官特征变量eye_size_width为眼睛的宽度,即为左眼睛的左眼角特征点、右眼睛的右眼角特征点间的距离减去右眼睛的左眼角特征点、左眼睛的右眼角特征点间的距离;人脸五官特征变量eye_size_height为眼睛的高度,即为左眼睛和右眼睛的上眼睑顶端特征点连线的中间点P到左眼睛和右眼睛的下眼睑底端特征点连线的距离;人脸五官特征变量eye_corner_distance为两眼之间内眼角之间的距离,即为左眼睛的右眼角特征点和右眼睛的左眼角特征点间的距离;人脸五官特征变量nose_size_length为鼻子的高度,即为鼻尖控制点到鼻梁左右最高点连线的距离;人脸五官特征变量nose_size_width为鼻子的宽度,即为鼻子轮廓左右最宽控制点间的距离;人脸五官特征变量nose_tip_angle为鼻尖角度,即为经过鼻子轮廓左最宽控制点和鼻尖控制点的直线与经过鼻子轮廓右最宽控制点和鼻尖控制点的直线之间的角度;人脸五官特征变量nose_contour_angle为鼻子下轮廓的角度,即为经过鼻子下轮廓最左控制点和鼻尖控制点的直线与经过鼻子下轮廓最右控制点和鼻尖控制点的直线之间的角度;人脸五官特征变量mouth_smile_direction为嘴巴微笑方向,即为嘴巴左嘴角控制点与嘴巴底端控制点的连线与经过嘴巴底端控制点的垂直直线间的夹角与嘴巴右嘴角控制点与嘴巴底端控制点的连线与经过嘴巴底端控制点的垂直直线间的夹角之间的差值;人脸五官特征变量mouth_size_width为嘴巴宽度,即为嘴巴左嘴角控制点与嘴巴右嘴角控制点间的距离;人脸五官特征变量mouth_smile_angle为嘴巴微笑角度,即为经过嘴巴左嘴角控制点和嘴巴下嘴唇顶端控制点的直线与经过嘴巴右嘴角控制点和嘴巴下嘴唇顶端控制点的直线之间的夹角;人脸五官特征变量eyebrow_size_width为眉毛长度,即为左右眉毛眉尾控制点、间的距离减去眉心控制点、间的距离的差值;人脸五官特征变量eyebrow_size_height为眉毛粗细,即为左右眉毛顶端控制点、连线中点P到左右眉毛底端控制点、连线的距离;人脸五官特征变量eyebrow_upper_angle_a为左眉毛上轮廓弧度,即为左眉毛上轮廓左侧控制点与左侧控制点的连线和上轮廓左侧控制点与右侧控制点的连线间的夹角;人脸五官特征变量eyebrow_upper_angle_b为右眉毛上轮廓弧度,即为右眉毛上轮廓居中控制点与左侧控制点的连线和上轮廓居中控制点与右侧控制点的连线间的夹角;人脸五官特征变量eyebrow_lower_angle_a为左眉毛下轮廓弧度,即为左眉毛下轮廓左侧控制点与左侧控制点的连线和下轮廓左侧控制点与右侧控制点的连线间的夹角;人脸五官特征变量eyebrow_lower_angle_b为右眉毛下轮廓弧度,即为右眉毛下轮廓居中控制点与左侧控制点的连线和下轮廓居中控制点与右侧控制点的连线间的夹角;人脸五官特征变量face_chin_angle为脸型下巴角度,即为经过脸型轮廓左第六个控制点和脸型下巴控制点的直线与经过脸型轮廓右第六个控制点和脸型下巴控制点的直线之间的角度;人脸五官特征变量face_cheek_angle为脸型脸颊角度,即为经过脸型轮廓左侧第一个控制点和脸型轮廓左侧第五个控制点的直线与经过脸型轮廓左侧第九个控制点及脸型轮廓左侧第五个控制点的直线之间的角度;人脸五官特征变量face_size_angle为脸型尺寸角度,即为经过脸型轮廓左第一个控制点和脸型下巴控制点的直线与经过脸型轮廓右第一个控制点和脸型下巴控制点的直线之间的角度。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大学,未经中山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510271049.5/,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