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阵列控制器在审
申请号: | 201510200423.2 | 申请日: | 2015-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1549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6-11-23 |
发明(设计)人: | 陈小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小辉 |
主分类号: | G05B19/18 | 分类号: | G05B19/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1100 浙江省金***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阵列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节能多维零逸出密封装置的储气罐和阵列控制装置;所述的节能多维零逸出密封装置包括机架、设置在机架上部的压气机、设置在机架下部的储气罐;所述的压气机包括内壳和外壳;所述的内壳包括上压板和双层圆筒板;所述的上压板的内部结构为中空结构;所述的外壳的上部开有第一进气口,外壳的部分底部向下凸起形成与双层圆筒板相对应的双层圆筒板槽;外壳的底部还开有第一出气口;所述的内壳设置在外壳内,上压板的侧面与外壳的内壁相贴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能量利用率较高。 | ||
搜索关键词: | 阵列 控制器 | ||
【主权项】:
阵列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节能多维零逸出密封装置的储气罐和阵列控制装置;所述的节能多维零逸出密封装置包括机架、设置在机架上部的压气机、设置在机架下部的储气罐;所述的压气机包括内壳和外壳(1);所述的外壳(1)的内部结构为中空结构;所述的内壳包括上压板(2)和双层圆筒板;所述的上压板(2)的内部结构为中空结构;所述的双层圆筒板包括第一层圆筒板(3)和第二层圆筒板(29);所述的第一层圆筒板(3)的形状为圆筒形,其口径小于上压板(2)的宽度;所述的第二层圆筒板(29)的形状也为圆筒形,其口径小于第一层圆筒板(3)的口径,第二层圆筒板(29)套在第一层圆筒板(3)的里面;所述的双层圆筒板的内部结构为中空结构;双层圆筒板的第一层圆筒板(3)的顶部与上压板(2)的底部固定连接,其第二层圆筒板(29)的顶部也与上压板(2)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的外壳(1)的上部开有第一进气口(7),外壳(1)的部分底部向下凸起形成与双层圆筒板相对应的双层圆筒板槽;所述的双层圆筒板槽包括第一层圆筒板槽(4)和第二层圆筒板槽(30);所述的第一层圆筒板(3)可在第一层圆筒板槽(4)内上下运动;所述的第二层圆筒板(29)可在第二层圆筒板槽(30)内上下运动;外壳(1)的底部还开有第一出气口(5);所述的内壳设置在外壳(1)内,上压板(2)的侧面与外壳(1)的内壁相贴合;所述的第一层圆筒板(3)与部分上压板(2)、部分外壳(1)合围形成第一副气室(10);所述的外壳(1)的部分底部与第一层圆筒板(3)、第二层圆筒板(29)、部分上压板(2)合围形成第二副气室(28);所述的第二层圆筒板(29)与外壳(1)的部分底部、部分上压板(2)合围形成主气室(6);所述的储气罐包括罐体(9);所述的罐体(9)的顶部开有与第一出气口(5)相通的第二进气口(18);罐体(9)的底部开有第二出气口(19);罐体(9)的下方设置用于控制第二出气口(19)开合的第二出气口闭合件(12);所述的第二进气口(18)处设置有第二进气口盖(14);第二进气口(18)的周围的部分罐体(9)的上部开有凹槽(20),所述的第一出气口(5)的底端设置在凹槽(20)内;所述的罐体(9)的左右两侧各设置一阻件(31),所述的阻件(31)固定在罐体(9)上;所述的阵列控制装置包括包括翅件(32)、圆筒体(33)、三叶涡轮(34)、涡轴(35)、旋转体(36)和电机(37);所述的圆筒体(33)的形状为圆筒形;圆筒体(33)内设置三叶涡轮(34)和涡轴(35);所述的翅件(32)的中心部分与圆筒体(33)的外壁固定连接,其两端可与阻件(31)相接触;翅件(32)的作用是当罐体(9)内的高压气体向外喷出时,阵列控制装置会被平移到第二出气口(19)的下方,平移过程中阵列控制装置中的翅件(32)会与阻件(31)相接触,从而阻止阵列控制装置向下运动;所述的三叶涡轮(34)与涡轴(35)固定连接,涡轴(35)的末端与旋转体(36)固定相连;三叶涡轮(34)的作用是当罐体(9)内的高压气体向外喷出时,这些气体会推动圆筒体(33)内的三叶涡轮(34)旋转,三叶涡轮(34)可带动涡轴(35)旋转,涡轴(35)又可带动旋转体(36)旋转;所述的圆筒体(33)的两端开口,高压气体可从其中一开口处进入圆筒体(33),然后从其另一开口处喷出;所述的旋转体(36)设置在圆筒体(33)的离第二出气口(19)较远的开口处的下方,旋转体(36)的制造材料是具有导电功能的金属;旋转体(36)的纵向截面的形状呈“L”形;所述的电机(37)设置在旋转体(36)的下方,电机(37)分为第一电机(3701)、第二电机(3702)、第三电机(3703)、第四电机(3704)、第五电机(3705)和第六电机(3706);所述的第一电机(3701)的电源开关的顶端与第二电机(3702)的电源开关的顶端、第三电机(3703)的电源开关的顶端、第四电机(3704)的电源开关的顶端、第五电机(3705)的电源开关的顶端、第六电机(3706)的电源开关的顶端处于同一水平面上,并且均匀地分布在位于旋转体(36)的下方的圆环上,这些电机(37)的电源开关均可以上下移动,当它们向上移动时,旋转体(36)的底部可与之相接触;所述的机架上部设置第一支架,机架中部的左右两侧各设置一第二支架,机架下部的左右两侧各设置一第三支架;所述的第一支架上设置用于驱动上压板(2)上下运动的第一驱动装置;所述的第二支架上设置用于驱动整个压气机上下运动的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的第三支架上设置可使第二出气口闭合件(12)从第二出气口(19)处脱离的第三驱动装置。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小辉,未经陈小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510200423.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遮光件的光纤适配器
- 下一篇:二极管元件及其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