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浸没式光刻机的气液隔离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10020186.1 | 申请日: | 2015-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977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06 |
发明(设计)人: | 傅新;马颖聪;徐文苹;徐宁;陈文昱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G03F7/20 | 分类号: | G03F7/20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林怀禹 |
地址: | 310027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在浸没式光刻机中的投影物镜组和硅片,投影物镜组和硅片之间安装有气液隔离装置。气液隔离装置从下至上依次包括浸没单元表面块、浸没单元下端盖、浸没单元主体和浸没单元上端盖,用螺钉连成一体。本发明第一层为水平回收,通过水平回收结构回收大量液体,实现流场的快速更新,同时保证镜头区液面维持一定高度,液面不至于超过浸没单元,发生溢流,气体也不会因此随水平注液带入浸没流场,形成不完整填充。第二层为垂直回收,通过沿圆周均匀分布的垂直小孔群结构,对缝隙流场的气液边界进行了初步束缚;采用亲水、疏水结构相配合的工作的方式,利用液体在亲、疏水交界处的张力特性加强对气液边界的束缚,达到理想密封的效果。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浸没 光刻 隔离 装置 | ||
【主权项】:
一种用于浸没式光刻机的气液隔离装置,包括在浸没式光刻机中的投影物镜组(1)和硅片(3),投影物镜组(1)和硅片(3)之间安装有隔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装置为气液隔离装置(2),从下至上依次包括浸没单元表面块(2.1)、浸没单元下端盖(2.2)、浸没单元主体(2.3)和浸没单元上端盖(2.4);其中:1)浸没单元表面块(2.1):浸没单元表面块(2.1)与浸没单元下端盖外台阶(2.2D)配合,浸没单元表面块(2.1)下表面,即与硅片(3)相对的面有疏水结构或疏水涂层,与浸没单元下端盖(2.2)下表面的亲水结构或亲水涂层形成密封面;2)浸没单元下端盖(2.2):浸没单元下端盖(2.2)开有中心通孔,中心通孔向外开有回收腔(2.2B),回收腔内有沿圆周均匀分布回收小孔(2.2A),回收小孔(2.2A)末端往浸没单元下端盖(2.2)中心处向内,开有内台阶(2.2C);回收小孔(2.2A)往外有外台阶(2.2D),内台阶(2.2C)有利于浸没液体的填充,外台阶(2.2D)用于与浸没单元表面块(2.1)的上表面配合;3) 浸没单元主体(2.3):浸没单元主体(2.3)上端面开有下沉的圆形槽(2.3G),圆形槽正中开有锥角为45°的通孔,锥形通孔径向两侧分别开有水平注液流道(2.3A)和水平回收流道(2.3B),水平注液流道(2.3A)和水平回收流道(2.3B)外围两边分别包裹着一条气液回收槽(2.3D);两条气液回收槽(2.3D)中分别布有两个相同大小的腰型槽(2.3E);四条腰型槽(2.3E)直接与浸没单元主体(2.3)下端面上的气液回收槽(2.3F)相通,气液回收槽(2.3F)开在浸没单元主体(2.3)下端面上;两条气液回收槽(2.3D)、四条腰型槽(2.3E)、下端面上的气液回收槽(2.3F)、浸没单元下端盖(2.2)上的回收腔(2.2B)以及浸没单元上端盖(2.4)构成一个完整的气液回收腔体,两条气液回收槽(2.3D)两侧又分别被两条密封槽(2.3C)包围,四条密封槽(2.3C)内会填充密封材料;4) 浸没单元上端盖(2.4):浸没单元上端盖(2.4)是一块圆环形的板材,中心开有圆形通孔;浸没单元上端盖(2.4)与浸没单元主体(2.3)配合,形成完整的水平注液流道、水平回收流道和气液回收腔体。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510020186.1/,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图像形成装置
- 下一篇:曝光及显影设备以及曝光及显影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