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倾斜岩层物理相似模拟试验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011652.X | 申请日: | 2015-0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96855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3-08 |
发明(设计)人: | 赵同彬;邹建超;尹延春;杜烨;刘晓明;程康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10 | 分类号: | G01N3/10;G01B11/02;G01B11/16 |
代理公司: | 济南金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7219 | 代理人: | 段毅凡 |
地址: | 266590 山东省青岛市经***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倾斜岩层物理相似模拟试验装置及方法,它由外部框架、可倾斜机架、前后挡板、液压支撑装置和悬吊起重装置组成,通过该装置及方法对地层中不同倾角的岩层进行相似模拟试验,通过观察、测量在外部扰动、地应力、施加外力等作用下岩层内部的应力分布、位移变化等物理力学特性,得出相关的技术指标和参数,来研究真实地质岩层在这一过程中的规律性,有利于对岩层施工过程中进行有效的支护,为地质岩层安全施工提供保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倾斜 岩层 物理 相似 模拟 试验装置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利用倾斜岩层物理相似模拟试验装置进行试验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试验装置由外部框架、可倾斜机架、前后挡板、液压支撑装置和悬吊起重装置组成;其中:所述的外部框架包括竖向立柱、横向底座、上横梁和双滑轮轨道;横向底座通过螺栓固定在地面上;上横梁内部下端面安装有平行的双滑轮轨道,左、右竖向立柱通过螺栓使横向底座和上横梁固定为一体;所述的液压支撑装置包括多个支撑千斤顶;支撑千斤顶安装在外部框架的横向底座上;所述的悬吊起重装置安装在外部框架的双滑轮轨道上,并在双滑轮轨道上设有卧式千斤顶;卧式千斤顶使悬吊起重装置在双滑轮轨道上来回移动;悬吊起重装置由两台电动机、电动机动力轮、吊绳、吊钩和滑轮组成;两台电动机通过钢板相连;所述的可倾斜机架包括内框架、活动梁、加载千斤顶、承压块、导轨、吊环和角度尺;可倾斜机架整体安装在外部固定框架内部,并与外部框架之间留有一定的倾斜活动空间;上述的活动梁活动安装在内框架的竖框上,加载千斤顶安装在内框架的顶框上,加载千斤顶的伸出端底部焊接有承压块;上述的吊环焊接在内框架上端面两侧;内框架一侧底端通过转动轴与外部框架横向底座铰接,内框架的底部支撑在液压支撑装置上;所述的角度尺指针通过螺栓固定在内框架底面上,角度尺刻有0‑90°角度刻度,0刻度线与外部框架横向底座上端面和内框架底框下端面交接处重合,能随可倾斜机架转动,显示出倾斜的角度;内框架的侧框、底框和活动梁的前、后面上均加工有沿框长度方向的开口槽,开口槽中安装有导轨,导轨上安装有多个既可滑动又能固定的螺纹孔卡扣;所述的前后挡板通过螺纹孔卡扣安装在可倾斜支架上,形成铺填各岩层相似模拟材料的空间;试验方法步骤如下:第一步,调整可倾斜机架倾斜角度首先确定相似模型在可倾斜机架内所要铺填的高度,并在对应高度处安装活动梁;启动卧式千斤顶、支撑千斤顶和悬吊起重装置电开关,电动机带动吊绳上的吊钩上下升降,钩住可倾斜机架吊环,使可倾斜机架绕转动轴转动,调整可倾斜机架的倾斜度;此时随着可倾斜机架的转动,卧式千斤顶同时调整悬吊起重装置的电动机位置,使可倾斜机架的悬吊力保持垂直方向;同时,可倾斜机架底部的支撑千斤顶同步升降,当可倾斜机架达到所要求的倾斜角度后,定位停止;第二步,按比例铺填各岩层相似模拟材料第2.1步、将前后挡板安装到可倾斜机架上,调整导轨上的螺栓卡扣位置,并用螺栓紧固,使得前后挡板的高度等于第一层模拟岩层所要铺填的相似材料的厚度,形成第一层相似配比材料铺填空间;第2.2步、按计算好的比例称取实验所需第一层模拟岩层相似材料的原料,并分别倒入搅拌机中加水搅拌,搅拌均匀后倒入第一层相似材料铺填空间,用刮板刮平,刮平后用木板压实,表面上撒云母片作为隔层;第2.3步、依次类推,直至第二层、第三层、......,将各层相似材料铺填完毕;第三步,液压加载形成稳定的相似模拟模型第3.1步、铺填好的相似模拟材料放置一段时间后,启动卧式千斤顶、支撑千斤顶和悬吊起重装置电开关,使铺填好相似模拟材料的可倾斜机架缓慢放平;第3.2步、启动液压加载装置,模拟地应力对铺填好的相似模拟材料进行加压;第3.3步、保持加载2‑3天后,从上向下间隔拆除前后挡板,间隔2‑3天后,拆除剩余前后挡板,形成相似模拟材料模型,以下简称模型,同时在模型底部再安装一块水平托板,使模型稳定;第四步,通过数字散斑采集图像第4.1步、对整个模型四周表面均匀喷涂黑色漆,黑色漆晾干后,再在黑色漆上喷洒白色漆,喷洒时使白色漆以斑点的形态均匀飘落在黑色漆面上,形成对比散斑场;第4.2步、漆面自然风干后,在模型观测面前方一定距离处安放工业相机,通过数据线将工业相机与计算机连接,并在计算机上打开工业相机自动采集图像软件,点击工具栏中的“采集图像”,进行图像调整;使整个模型岩层区域进入工业相机镜头内,点击计算机软件工具栏中的“保存路径”,进入保存路径窗口,选取图片要保存的位置,并将图片格式设置成bmp、帧数设置成1帧/秒;设置完成,点击工具栏中“连续保存”开始采集原始图像;第4.3步、采集原始图像后,对模型进行加压,工业相机采集记录模型在不同时刻的表面散斑图像,持续5‑6天后,点击计算机软件工具栏中的“停止保存”,停止采集图像;第五步,对采集的图像进行全场位移和应变分析将原始图像和间隔相同时间采集的系列图像,添加到图像处理软件中,对比变形前后的散斑图变化,对全场位移和应变进行量化分析,从而获得模型位移和应变场的参数信息。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科技大学,未经山东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510011652.X/,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