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污染泥土修复后评价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32740.0 | 申请日: | 2014-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815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03 |
发明(设计)人: | 薛强;王平;李江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中宜生态土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17/00 | 分类号: | G01N17/00 |
代理公司: | 武汉荆楚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215 | 代理人: | 刘治河 |
地址: | 2142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污染泥土修复后评价系统,本系统设置六个独立反应釜,并将温度传感器、电导率电极、pH电极及氧化还原电位电极设置于反应釜内凹槽中,实现了反应釜内部精确控温,还可同时进行多试样、多参数的试验分析与动态监测,减小平行试验误差,缩短了试验周期,电导率电极、pH电极及氧化还原电位电极均采用耐高温耐酸碱腐蚀电极,大大提高了设备的耐久性及检测的准确性,反应釜底部设置中空网状试样台,满足了相关浸出试验标准的要求。本系统集试验、动态监测于一体,通过对污染泥土修复后在高温、高压、高转速及高浓度条件下进行加速腐蚀试验与分析而达到后评价的目的。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污染 泥土 修复 评价 系统 | ||
【主权项】:
一种污染泥土修复后评价系统,包括支架(1)、控制与显示面板(2)、信号采集与转换系统(3)、反应釜(4)、搅拌系统(5),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应釜(4)为六个,分两排平行等间距分布于支架(1)的仪器台面(11)上,反应釜(4)内壁(13)设置有两个对称凹槽(12),温度传感器(9)、电导率电极(10)设置在左侧凹槽(12)内,pH电极(25)、氧化还原电位电极(26)设置在右侧凹槽(12)内,反应釜外壁上包裹有加热片(14)、保温层(30)和反应釜保护壳(20),加热片(14)位于反应釜(4)外壁和保温层(30)之间,反应釜保护壳(20)位于保温层(30)外侧,反应釜(4)与气压源(6)之间通过高压管线(7)连接,高压管线(7)上设置有进气阀(28)及压力传感器(8),高压管线(7)上还设置有排气管,排气管上安装有排气阀(29),搅拌系统(5)包括伺服电机(24)、伺服电机支架(15)、磁力耦合器(22)、搅拌轴(18)与搅拌叶轮(17),磁力耦合器(22)安装在釜盖(27)上方中心处,磁力耦合器(22)下部连接搅拌轴(18),搅拌轴(18)位于反应釜(4)内,搅拌轴(18)下端设置搅拌叶轮(17),磁力耦合器(22)上端通过皮带(23)与伺服电机(24)相连,伺服电机(24)通过伺服电机支架(15)固定于仪器台面(11)上,反应釜(4)底部有试样台(16),试样台(16)底部设置有排液管(21),排液管(21)设置有阀门(19);控制与显示面板(2)上设置有六组控制显示开关和六个信号采集与转换系统(3),每个反应釜(4)中的加热片(14)、温度传感器(9)、压力传感器(8)、pH电极(25)、氧化还原电位电极(26)及伺服电机(24)与对应的信号采集与转换系统(3)导线连接;每一组控制显示开关分别为温度调节显示开关、压力显示屏、转速调节显示开关、溶液参数显示屏,温度调节显示开关、压力显示屏、转速调节显示开关、溶液参数显示屏分别与对应的信号采集与转换系统(3)导线连接。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中宜生态土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未经江苏中宜生态土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420332740.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柔性防渗材料渗透溶蚀试验压力室
- 下一篇:一种模拟深海环境的老化试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