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陀螺效应演示仪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818941.6 | 申请日: | 2014-12-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006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10 |
| 发明(设计)人: | 宋秋红;徐少蓉;杜凯;董鹏飞;王皓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海洋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9B23/18 | 分类号: | G09B23/18 |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力专利商标事务所 31105 | 代理人: | 瞿承达 |
| 地址: | 201306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一种陀螺效应演示仪。它包括底座,其特征还含底座上设蓄电池、立杆、立杆上由底板及带上、下非导体电刷套的非导体电刷套杆构成的电刷架、穿过电刷架底板上底板孔并插入立杆盲孔内的转动轴、转动轴上带上、下金属电刷环的非导体金属电刷环座、由螺钉与转动轴上端面内螺纹孔固定的操作手柄及呈“U”形状下支架、与呈“U”形状下支架两端端部螺纹联接转动的呈倒“U”形状上支架及固定在呈倒“U”形状上支架上的由下端面设前支撑、中支撑及后支撑的飞机模型上板与上端面设输出轴上带陀螺的微型直流电机的飞机模型下板构成的飞机模型体。上、下非导体电刷套内设上、下电刷,上、下金属电刷环引出有上、下金属电刷环接线端子。本发明用于教学。 | ||
| 搜索关键词: | 陀螺 效应 演示 | ||
【主权项】:
一种陀螺效应演示仪,它包括一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中部处设有一立杆(11),右端部处设有一蓄电池(12),所述立杆(11)上端面上设有一盲孔(111),所述盲孔(111)的内底面呈锥形状,所述立杆(11)上端面上设有一电刷架(2),所述电刷架(2)由底板(21)及带上、下非导体电刷套(221、222)的非导体电刷套杆(22)所构成,所述上、下非导体电刷套(221、222)的右端面上分别设有上、下导线孔(2211、2221),所述非导体电刷套杆(22)与所述上、下非导体电刷套(221、222)的右端面上分别所设的上、下导线孔(2211、2221)相对处分别设有上、下非导体电刷套杆孔(227、228),所述上、下非导体电刷套(221、222)内分别嵌接联接有一后端带上、下弹簧(225、226)的上、下电刷(223、224),所述上、下电刷(223、224)后端的导线分别窜过所述上、下弹簧(225、226)、所述上、下非导体电刷套(221、222)的右端面上分别所设的上、下导线孔(2211、2221)及所述上、下非导体电刷套杆孔(227、228),并伸出所述上、下非导体电刷套杆孔(227、228)外,且还分别电连接有一另一端带上、下金属夹(2213、2223)的正、负极电源连接线(2212、2222),所述底板(21)中部处设有一底板孔(211),且其与所述立杆(11)上端面上所设的盲孔(111)相对,并形成配合连接固定,所述电刷架(2)的底板(21)中部处所设的底板孔(211)处及所述立杆(11)上端面上所设的盲孔(111)内插入有一相配合的转动轴(3),所述转动轴(3)的上端面上设有内螺纹孔(31),中部处串装有一非导体金属电刷环座(32),所述非导体金属电刷环座(32)上、下端部处分别设有一上、下金属电刷环(33、34),所述非导体金属电刷环座(32)上、下端部处分别所设的上、下金属电刷环(33、34)处各引出有一上、下金属电刷环接线端子(331、341),所述非导体金属电刷环座(32)上、下端部处分别所设的上、下金属电刷环(33、34)处分别与所述上、下非导体电刷套(221、222)内所分别嵌接联接的上、下电刷(223、224)相对并形成接触电连接,所述转动轴(3)上端面上设有一呈“U”形状的下支架(4),所述呈“U”形状的下支架(4)的底部处设有一固定孔(41),两端端部处上分别设有一下左、右装配孔(42、43),所述呈“U”形状的下支架(4)的底部处所设的固定孔(41)上处还设有一带螺钉孔(51)的操作手柄(5),且由螺钉穿过所述操作手柄(5)上的螺钉孔(51)及所述呈“U”形状的下支架(4)的底部处所设的固定孔(41)与所述转动轴(3)上端面上所设的内螺纹孔(31)处形成螺纹联接固定,所述转动轴(3)上端面上所设的呈“U”形状的下支架(4)上设有一飞机模型体(6),所述飞机模型体(6)由飞机模型上板(61)与飞机模型下板(62)所形成,所述飞机模型上板(61)上与飞机模型下板(62)上的中部处分别设有一相对且相配的上、下陀螺孔(611、621),所述飞机模型上板(61)下端面上的前端端部处设有一呈横向“U”形状的前支撑(612),前端部处设有一其上带中轴承的中支撑(613),中部处设有一其上带后轴承的后支撑(614),所述飞机模型下板(62)上端面的后端部处设有一输出轴上带陀螺(7)的微型直流电机(8),所述陀螺(7)由陀螺旋转轴(71)与串装在陀螺旋转轴(71)上的陀螺体(72)所形成,所述陀螺旋转轴(71)的两端部处分别与所述飞机模型上板(61)下端面的中支撑(613)上的中轴承内圈及后支撑(614)上的后轴承内圈形成固定联接,所述陀螺旋转轴(71)的伸出后支撑(614)上的后轴承内圈外的一端还与所述微型直流电机(8)的输出轴由联轴器(81)形成联接固定,所述微型直流电机(8)的直流电源线分别与所述非导体金属电刷环座(32)上、下端部处分别所设的上、下金属电刷环(33、34)处各引出的上、下金属电刷环接线端子(331、341)电连接,所述飞机模型下板(62)的下端面上还设有一呈倒“U”形状的上支架(9), 所述呈倒“U”形状的上支架(9)两端端部处上分别设有一上左、右装配孔(91、92),所述呈倒“U”形状的上支架(9)两端端部处上分别所设的上左、右装配孔(91、92)之间的间距为大于所述呈“U”形状的下支架(4)两端端部处上分别所设的下左、右装配孔(42、43)之间的间距,所述呈倒“U”形状的上支架(9)两端端部处上分别所设的上左、右装配孔(91、92)分别与所述呈“U”形状的下支架(4)两端端部处上分别所设的下左、右装配孔(42、43)相对,并分别通过螺栓及螺母形成配合转动联接,所述飞机模型下板(62)与飞机模型上板(61)相对,并与所述飞机模型上板(61)下端面上的呈横向“U”形状的前支撑(612)、中支撑(613)及后支撑(614)的下端面连接形成一体,且所述陀螺(7)的陀螺体(72)伸出所述飞机模型上板(61)上与飞机模型下板(62)上的中部处分别所设的相对且相配的上、下陀螺孔(611、621)外。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海洋大学;,未经上海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410818941.6/,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逆向不可视的双向标志灯
- 下一篇:一种快速映射车辆所在道路位置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