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宽角度高增益北斗导航系统星载低剖面天线阵列有效
申请号: | 201410796143.8 | 申请日: | 2014-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6253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6 |
发明(设计)人: | 陈如山;丁大志;樊振宏;徐娟;陈鑫;李兆龙;陆翔宇;卜林生;丁增霞;赵海燕;欧宇涵;徐语菲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Q21/06 | 分类号: | H01Q21/06;H01Q1/36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32203 | 代理人: | 朱显国 |
地址: | 21009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宽角度高增益北斗导航系统星载低剖面天线阵列。该天线阵列以双频圆极化层叠微带天线为单元,采用36个单元均匀分布在等间距的三个圆环,天线阵列的馈电网络采用微带圆环形式,同一圆环上各天线单元的激励等幅同相。通过各单元激励幅度和相位的加权来实现马鞍形方向图,达到等功率辐射的目的。天线单元共有四层:由下到上分别是两层介质层、两层泡沫层;两层介质层中间共用金属地板,金属地板开有十字缝隙,两个终端开路的微带线对称分布于十字缝隙的上下两侧;两个辐射圆贴片分别位于两层泡沫层的上表面,两圆贴片的圆心在一条垂直线上。馈电网络采用微带圆环形式,保证了每一圆环上的天线单元所加激励等幅同相。 | ||
搜索关键词: | 角度 增益 北斗 导航系统 星载低 剖面 天线 阵列 | ||
【主权项】:
1.一种宽角度高增益北斗导航系统星载低剖面天线阵列,其特征在于,采用36个双频圆极化层叠微带天线单元,第1~6共6个天线单元均匀分布在最里层的圆环上,第7~18共12个天线单元均匀分布在中间层的圆环上,第19~36共18个天线单元均匀分布在最外层的圆环上,三个圆环等间距分布,天线阵列的馈电网络采用微带圆环形式,同一圆环上各天线单元的激励等幅同相;天线单元共有4层,由下到上依次为:第一介质层(2)、第二介质层(3)、第一泡沫层(4)、第二泡沫层(5):其中第一介质层(2)和第二介质层(3)中间共用金属地板(22),金属地板(22)上开有十字缝隙(221)和耦合缝隙(222);第一介质层(2)的下表面设有下微带线层(21),第二介质层(3)的上表面设有上微带线层(31),下微带线层(21)和上微带线层(31)分别设置一个终端开路的微带线,该两个终端开路的微带线垂直分布于十字缝隙(221)的两侧;下微带线层(21)还设有下层耦合微带线(216),上微带线层(31)还设有上层耦合微带线(316),下层耦合微带线(216)和上层耦合微带线(316)通过耦合缝隙(222)形成定向耦合器,下层耦合微带线(216)的两端分别为天线输入端口(214)和直通端口(215),上层耦合微带线(316)的两端分别为耦合端口(314)和隔离端口(315),天线输入端口(214)与下微带线层(21)中终端开路的微带线相接、耦合端口(314)与上微带线层(31)中终端开路的微带线相接,下微带线层(21)和上微带线层(31)中信号有90°的相位差实现圆极化;第一泡沫层(4)的上表面设有第一圆形金属贴片(41)、第二泡沫层(5)的上表面设有第二圆形金属贴片(51),第一圆形金属贴片(41)和第二圆形金属贴片(51)的圆心在一条垂直线上;所述微带馈电网络(11)位于天线单元的第一介质层(2)下面的介质层(1)的下表面,对应于阵列天线单元的分布,微带馈电同样有三个圆环,最里面一圈的第一~六过孔(f1~f6)分别和第1~6天线单元的输入端口(214)相连,中间一圈第七~十八过孔(f7~f18)分别和第7~18天线单元的输入端口(214)相连,最外面一圈第十九~三十六过孔(f19~f36)分别和第19~36天线单元的输入端口(214)相连;整个阵列天线单元的输入端口(f0)位于馈电网络的中心。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理工大学,未经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410796143.8/,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柔性石墨接地模块
- 下一篇:栅缝地电容加载阶跃阻抗的三极化槽缝天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