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线电能传输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10697727.X | 申请日: | 2014-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627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18 |
发明(设计)人: | 张江林;廖文军;巨辉;陈煜;陈治;张雪原;蒋秀洁;何西凤;丁正东;周扬;倪雨;刘兴茂;庄慧敏;张绍全;伍瑾斐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 |
主分类号: | H02J17/00 | 分类号: | H02J17/00 |
代理公司: | 成都君合集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8 | 代理人: | 廖曾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线电能传输装置,包括单片机控制电路,与该单片机控制电路输出端连接的IR2111半桥驱动模块,与该IR2111半桥驱动模块的输出端连接的发射线圈,以及对该发射线圈进行采样并将采样信息反馈回单片机控制电路的电流采样模块,和与所述发射线圈配套的电能接收电路。本发明系统电路简单,容易实现,成本低,并且运行稳定可靠,实用价值很高。 | ||
搜索关键词: | 无线 电能 传输 装置 | ||
【主权项】:
无线电能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单片机控制电路,与该单片机控制电路输出端连接的IR2111半桥驱动模块,与该IR2111半桥驱动模块的输出端连接的发射线圈,以及对该发射线圈进行采样并将采样信息反馈回单片机控制电路的电流采样模块,和与所述发射线圈配套的电能接收电路;其中,所述IR2111半桥驱动模块包括IR2111芯片,三极管Q1、Q3、Q4,MOS管Q2、Q5,二极管D1、D2、D3,电阻R1、R2、R3、R4、R5,所述三极管Q3的基极通过电阻R4与所述单片机控制电路的输出端连接,其发射极接地,而其集电极则通过电阻R3分别与三极管Q1和Q4的基极连接,同时还通过电阻R1与电源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接电源,三极管Q4的集电极接地,三极管Q1和Q4的发射极同时与IR2111芯片连接,所述二极管D1直接连接在IR2111芯片上,二极管D2与MOS管Q2并联,二极管D3与MOS管Q5并联,且二极管D2和D3串联,MOS管Q2和Q5串联,所述二极管D3的两端同时作为输出端,与所述发射线圈导通,所述MOS管Q2通过电阻R2与IR2111芯片连接,所述MOS管Q5通过电阻R5与IR2111芯片连接;所述电能接收电路包括与所述发射线圈配套的接收线圈,与该接收线圈的输出端连接的二极管组,以及与该二极管组连接的MC34063芯片;所述二极管组包括二极管D1、D2、D3、D4、D6、D7、D8,其中二极管D4和D8串联构成第一串联支路,二极管D6和D7串联构成第二串联支路,二极管D1、D2、D3构成第一并联支路,所述第一串联支路与第二串联支路并联,并与所述第一并联支路串联,而二极管D4与D8的连接点与接收线圈输出端连接,二极管D6和D7的连接点与接收线圈输出端连接,所述MC34063芯片通过二极管D5与所述第一并联支路的输出端连接,在所述MC34063芯片上还连接有与所述二极管D5串联的电感L1,以及辅助元器件;所述单片机控制电路还配置有供电电路,该供电电路包括TPS5430芯片,与该TPS5430芯片连接的电感L2,与该电感L2串联的电阻R6、R7,在所述电感L2与TPS5430芯片之间还连接有一端接地的二极管D9,同时在TPS5430芯片上还设置有辅助元器件。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未经成都信息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410697727.X/,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化工设备的静音环保吸收罐
- 下一篇:一种除尘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