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连续测量钍射气子体浓度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633222.7 | 申请日: | 2014-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60370B | 公开(公告)日: | 2016-11-30 |
发明(设计)人: | 肖德涛;吴喜军;夏晓彬;赵桂芝;蔡军;单健;涂传火;李志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T1/167 | 分类号: | G01T1/167 |
代理公司: | 长沙市融智专利事务所 43114 | 代理人: | 颜勇 |
地址: | 421001 湖南省衡阳市蒸湘***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环境中放射性气溶胶的监测技术,是一种在不更换滤膜条件下有限次连续测量环境中钍射气子体浓度的方法。本发明通过首次取样测量待测环境中220Rn子体的浓度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连续 测量 钍射气子体 浓度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连续测量钍射气子体浓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步骤一首次取样测量待测环境中220Rn子体的浓度
将采样滤膜首次置于钍射气流速为ν1L/min的待测环境中,采样t0min后,取出采样滤膜并将其置于α粒子探测器中,连续测量[T11,T12]、[T12,T13]时间段内,8.78MeVα粒子的积分计数值N1(α)[T11,T12]、N1(α)[T12,T13];将N1(α)[T11,T12]、N1(α)[T12,T13]代入式(3)中,得到待测环境中220Rn子体初始浓度![]()
![]()
式(3)中ν1是首次采样时钍射气流速,单位为L/min,E为α粒子探测器的探测效率,η为滤膜的过滤效率,Kα为滤膜的自吸收系数,[M]‑1为由采样时间,测量时间段计算得到的时间因子矩阵的逆矩阵;步骤二第j次取样测量以及计算第j次取样所采集的“新鲜”子体在第j次取样后[Tj1,Tj2]、[Tj2,Tj3]时间段所发射的8.78MeVα粒子的积分计数N″j(α)[Tj1,Tj2]、N″j(α)[Tj2,Tj3]将完成第j‑1次采样测量的滤膜置于钍射气流速为νjL/min的待测环境中,采样t0min后,取出采样滤膜并将其置于α粒子探测器中,连续测量通过α粒子探测器测得第j次采样所得样品在取样后[Tj1,Tj2]、[Tj2,Tj3]时间段所发射的8.78MeVα粒子的积分计数Nj(α)[Tj1,Tj2]、Nj(α)[Tj2,Tj3];并根据公式(19a)、(19b)计算得出第j次取样所采集的“新鲜”子体在第j次取样后[Tj1,Tj2]、[Tj2,Tj3]时间段所发射的8.78MeVα粒子的积分计数N″j(α)[Tj1,Tj2]、N″j(α)[Tj2,Tj3];N″j(α)[Tj1,Tj2]=Nj(α)[Tj1,Tj2]‑N′j(α)[Tj1,Tj2] (19a)N″j(α)[Tj2,Tj3]=Nj(α)[Tj2,Tj3]‑N′j(α)[Tj2,Tj3] (19b)公式(19a)、(19b)中:N′j(α)[Tj1,Tj2]、N′j(α)[Tj2,Tj3]分别表示此前j‑1次取样测量残留在滤膜上的ThB、ThC最终衰变成ThC'对第j次测量时,Tj1‑Tj2,Tj2‑Tj3时间段产生的8.78MeVα粒子积分计数值;N′j(α)[Tj1,Tj2]、N′j(α)[Tj2,Tj3]按以下方法,计算得到:假设:忽略同一张滤膜的采样流率、子体收集效率、自吸收系数、探测效率、能谱峰重叠因子在多次连续采样后的变化;则滤膜第j次测量采样完成后累积在滤膜上的ThB、ThC的累积活度函数
表示为![]()
其中
是此前j‑1次测量采样累积在滤膜上的ThB、ThC衰变到第j次采样结束后t时刻的活度,
是第j次采样收集的“新鲜”的ThB、ThC在第j次采样结束后t时刻的活度;因“旧”子体ThB、ThC已没有新的来源,所以
按时间的衰变规律,表示如下:![]()
式(6)、式(7)中,λb为ThB原子的衰变常数、λc为ThC原子的衰变常数,t为时间变量,其中t的取值方式为:在每一次采样完成时,t自动归零,所述t的取值范围为:当次测量周期采样完成时至下次测量周期采样完成时;由初始条件t=0时,
解式(6)、(7),得
的具体表达式如下;![]()
式(8)、式(9)中,t0为采样时间,
是第j‑1次测量采样完成时滤膜上的ThB、ThC的各自的总放射性活度,
的计算过程为:将第j‑1次的测量结果
代入(10)、(11)两式计算得到第j‑1次测量采样完成时被滤膜收集的“新鲜”钍射气ThB、ThC两种子体的活度;![]()
式(10)、(11)中,vj‑1是第j‑1次采样时钍射气流速,单位为L/min,η为滤膜的过滤效率,t0为单次采样时时间;λb为ThB原子的衰变常数;λc为ThC原子的衰变常数;e为自然底数;而第j‑1次采样完成时滤膜上收集的ThB、ThC两种子体的总活度可表示为:![]()
式(14)、(15)中
分别表示前j‑2次测量采样收集的ThB、ThC两种子体衰变到第j‑1次测量采样完成时的活度,其表达式分别为式(16)、式(17);![]()
式(16)、(17)中当j=2时,
当j大于等于3时,由于此时![]()
均为已知量,所以按公式(16)、(17)算出![]()
其中T′j‑1是表示第j‑2次测量到第j‑1次测量的间隔时间;t0为单次采样时时间;λb为ThB原子的衰变常数;λc为ThC原子的衰变常数;e为自然底数;在式(16)、(17)中令j‑1=j,计算得到
然后将
代入式(18)中,
公式(18)中,λb为ThB原子的衰变常数、λc为ThC原子的衰变常数,E为α粒子探测器的探测效率,Kα为滤膜的自吸收系数;当式(18)中的
即可计算得出前j‑1次残留在滤膜上的ThB、ThC最终衰变成ThC'对第j次测量时T1‑T2时间段产生的α粒子积分计数值N′j(α)[Tj1,Tj2];当式(18)中的
即可计算出计算得出前j‑1次残留在滤膜上的ThB、ThC最终衰变成ThC'对第j次测量时T2‑T3时间段产生的α粒子积分计数值N′j(α)[Tj2,Tj3];将计算得到的N′j(α)[Tj1,Tj2]、N′j(α)[Tj2,Tj3]代入公式(19a)、(19b)中,得到N″j(α)[Tj1,Tj2]、N″j(α)[Tj2,Tj3];步骤三将步骤二所得N″j(α)[Tj1,Tj2]、N″j(α)[Tj2,Tj3]代入公式(20)中,计算得出第j次采样时,待测环境中220Rn子体浓度![]()
![]()
式(20)中,N″j(α)[Tj1,Tj2]表示第j次采样所得新鲜220Rn子体在[Tj1,Tj2]检测时间段所得的8.78MeVα粒子的积分计数值;N″j(α)[Tj2,Tj3]表示第j次采样所得新鲜220Rn子体在[Tj2,Tj3]检测时间段所得的8.78MeVα粒子的积分计数值;νj是第j次采样时的流率,单位为L/min,E为α粒子探测器的探测效率,η为滤膜的过滤效率,Kα为滤膜的自吸收系数,[Mj]‑1为由第j次采样时间,测量时间段计算得到的时间因子矩阵的逆矩阵。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华大学,未经南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410633222.7/,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