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内源性小分子物质在快速检测肝毒性方面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410607892.1 | 申请日: | 2014-11-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804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14 |
发明(设计)人: | 李遇伯;张艳军;王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中医药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0/02 | 分类号: | G01N30/02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杰盈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2207 | 代理人: | 朱红星 |
地址: | 300193 天津市南开区***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代谢组学的内源性小分子物质在快速检测肝毒性方面的应用。其中内源性小分子物质指12个肝毒性生物标记物L-丙氨酸、L-苯丙氨酸、L-肉碱、L-肉碱棕榈酰、色氨酸、花生四烯酸、胆酸、溶血磷脂酰胆碱(14:0)、溶血磷脂酰胆碱(16:1)、溶血磷脂酰胆碱(18:2)、溶血磷脂酰胆碱(20:3)、溶血磷脂酰乙醇胺(18:2);同时也指3个肝毒性专属生物标记物L-肉碱、胆酸、溶血磷脂酰胆碱(14:0)。本发明筛选得到的肝毒性生物标记物使肝损伤的发现与诊断较现有生化检测指标有所提前,能够更好的用于肝脏毒性的预防、发现和治疗,弥补现有指标的局限性,及时提供准确的检测信息。 | ||
搜索关键词: | 内源 分子 物质 快速 检测 毒性 方面 应用 | ||
【主权项】:
内源性小分子物质在快速检测肝毒性方面的应用;其中所述的内源性小分子物质指12个肝毒性生物标记物,它们是基于代谢组学技术筛选出来的,包括L‑丙氨酸(L‑alanine)、L‑肉碱(L‑carnitine)、L‑苯丙氨酸(L‑Phenylalanine)、色氨酸(Tryptophan)、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左旋肉碱棕榈酰(L‑Palmitoyl carnitine)、胆酸(cholic acid)、溶血磷脂酰胆碱(14:0)[LysoPC(14:0)]、溶血磷脂酰胆碱(16:1)[LysoPC(16:1)]、溶血磷脂酰胆碱(18:2)[LysoPC(18:2)]、溶血磷脂酰胆碱(20:3)[LysoPC(20:3)]、溶血磷脂酰乙醇胺(18:2)[LysoPE(18:2)]。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中医药大学,未经天津中医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410607892.1/,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