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用于液态金属冷却反应堆的控制落棒执行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10549686.X | 申请日: | 2014-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69192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06 |
发明(设计)人: | 郭浩民;曾梅花;宋勇;汪建业;吴宜灿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21C7/14 | 分类号: | G21C7/14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迪生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251 | 代理人: | 成金玉,孟卜娟 |
地址: | 230031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液态金属冷却反应堆的控制落棒执行机构,包括电动机、电动机安装外壳管、可拆外壳管、电磁线圈安装外壳管、电磁线圈、传动杆、冷却套筒、传动部件、压簧、铁芯、钩爪驱动杆、钩爪和下落组件。在电磁线圈安装外壳管外部安装电磁线圈、冷却套筒,在内部采用压簧、铁芯、钩爪驱动杆及钩爪,实现紧急落棒。本发明结构简单,散热好,避免堆内环境的影响。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液态 金属 冷却 反应堆 控制 执行机构 | ||
【主权项】:
一种适用于液态金属冷却反应堆的控制落棒执行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动机(1)、电动机安装外壳管(2)、可拆外壳管(3)、电磁线圈安装外壳管(4)、电磁线圈(5)、传动杆(6)、冷却套筒(7)、传动部件(8)、压簧(9)、铁芯(10)、钩爪驱动杆(11)、钩爪(12)和下落组件(13);冷却套筒(7)包容整个电磁线圈(5),整体套装在电磁线圈安装外壳管(4)上;铁芯(10)、压簧(9)、钩爪驱动杆(11)、钩爪(12)安装在电磁线圈安装外壳管(4)内部,其中压簧(9)位于铁芯(10)和传动部件(8)之间;铁芯(10)是实现夹紧组件及落棒的执行部件,铁芯(10)通过螺纹或焊接方式与钩爪驱动杆(11)固定安装,在电磁力作用下带动钩爪驱动杆(11)提升或下降,实现钩爪(12)对下落组件(13)的夹紧和脱开;钩爪驱动杆(11)是实现钩爪开合的执行部件,钩爪驱动杆(11)被铁芯(10)带动而上下运动,当钩爪驱动杆(11)提升至钩爪死区时,钩爪驱动杆(11)的末端操作头带动钩爪夹紧下落组件,反之,钩爪驱动杆回复原位时,钩爪脱开,实现落棒;压簧(9)是控制钩爪驱动杆(11)运动行程的限制部件,压簧(9)的自由端(9‑2)固定在铁芯上,固定端(9‑1)固定在传动部件(8)上,电磁线圈(5)通电后,铁芯(10)被吸合,压簧(9)被压缩,防止铁芯(10)直接与传动部件(8)贴合碰撞;电磁线圈(5)是整个落棒执行机构的动力源,电磁线圈(5)安装在电磁线圈安装外壳管(4)外;正常工况下,电磁线圈(5)通电,产生的磁力使铁芯(10)带动钩爪驱动杆(11)向上运动,压簧(9)的压缩量正好等于钩爪(12)到达下落组件(13)的抓取凹槽(13‑1)内缘的位移,同时钩爪驱动杆(11)的末端操作头带动钩爪(12)夹紧下落组件(13);钩爪(12)夹紧下落组件(13)后,电动机(1)驱动传动杆(6),并带动传动部件(8)、压簧(9)、铁芯(10)、钩爪驱动杆(11)和钩爪(12)整体向下移动,直至钩爪(12)进入下落组件(13)的抓取凹槽(13‑1),并与抓取凹槽(13‑1)外缘贴合,同时带动下落组件(13)上下运动,进入正常运行状态;停堆工况下,电磁线圈断电,压簧复位带动铁芯与钩爪驱动杆(11)向下运动,钩爪驱动杆(11)的末端操作头脱离钩爪(12),使钩爪(12)失去约束,下落组件(13)在自身重力作用下脱离钩爪(12)而下落;所述电磁线圈(5)设计高度大于并完全覆盖控制棒驱动机构的最大行程。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410549686.X/,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