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动力作用下散粒料锚固效应物理模型试验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543793.1 | 申请日: | 2014-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669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07 |
发明(设计)人: | 周伟;徐琨;常晓林;杨利福;胡超;马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32 | 分类号: | G01N3/32 |
代理公司: |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 代理人: | 温珊姗 |
地址: | 430072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动力作用下散粒料锚固效应物理模型试验装置及方法,便于开展相关领域的室内试验。其装置包括框架组件、动力加载组件和锚固实施组件。其优点在于:本发明提供了一进行动力作用下散粒料使用锚杆锚固开展锚固效应研究的装置,填补了该领域试验装置的空白;本发明的长方体框架结构简单、易于操作,长方体框架两侧为透明材质板便于在试验中观察试验现象;本发明有利于促进动力作用下散粒料锚固效应研究的室内试验的开展,从而对高堆石坝锚杆抗震提供一定理论依据,促进对高堆石坝锚杆抗震效应的进一步认识,推进国家规范的制定。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动力 作用 下散粒料 锚固 效应 物理 模型 试验装置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动力作用下散粒料锚固效应物理模型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组件、动力加载组件和锚固实施组件;所述框架组件为长方体框架(33),长方体框架(33)底部设有框架底板⑸,长方体框架(33)左、右两侧为横向日字形框架双层结构,双层结构之间插有透明材质板⑺;长方体框架(33)后侧设有用于插入锚固定位板⑻的插槽,在插槽外侧还设有纵向平行导轨⑿,支撑小梁⑾两端分别设置在导轨⑿内,支撑小梁⑾可沿导轨⑿上下滑动;所述框架底板⑸上开有多个螺孔⑷,所述螺孔⑷为通孔,用于通过螺栓(34)与动力加载组件连接;所述动力加载组件为振动台⑴,设置于框架组件下方,用于提供试验时所需的动力;所述的锚固实施组件包括锚固定位板⑻、锚具定位杆(24)和锚具(25);所述锚固定位板⑻上开有多个圆孔⑽,锚具定位杆(24)的锚固端设有槽孔(28),所述锚固端穿过圆孔⑽并水平搁置在支撑小梁⑾上,用于与锚具(25)尾部相连接。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大学,未经武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410543793.1/,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