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微动力污水处理装置及其污水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467428.7 | 申请日: | 2014-09-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301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24 |
发明(设计)人: | 毛义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海泽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西宁工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3102 | 代理人: | 沈耀忠 |
地址: | 810700 青海省海东*** | 国省代码: | 青海;6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超微动力污水处理装置及其污水处理方法,本发明涉及环保领域,其工艺步骤为:生活污水→格栅处理→污水调温处理→缺氧处理→厌氧处理→好氧处理→沉淀处理→无动力净水处理装置→清水排放;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1.设置了温控设备,解决了寒季节污水温度偏低,污水处理运转困难的问题;2.电源采用220伏/380伏可转换制,也大幅降低了运行成本;3.强化了反硝化工艺;4.采用无动力净水装置,节省了电能耗;每天可处理污水水量500~1000吨,安装可采用全地埋式,机房在地上可装修成景观型,节约土地资源,美化环境,运行稳定,运行和维护成本低,具有更高效的除磷脱氮能力,污水排放标准高,污水排放标准的一级A标准。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微动 污水处理 装置 及其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超微动力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工艺步骤为:生活污水→格栅处理→污水调温处理→缺氧处理→厌氧处理→好氧处理→沉淀处理→无动力净水处理装置→清水排放;其中:格栅处理的工艺要求为:在生活污水集水井出口安装人工格栅,材质为不锈钢方型钢管,方型钢管的规格为:500×300×40mm:格栅孔10~20 mm:小于20 mm的有机物通过格栅进入下一工序,大于20 mm的难溶解的物质被过滤出来,通过人工用网勺提取处理;污水调温处理的工艺要求为:将通过格栅处理后的污水,在温控池进行调温,采用电加热器将污水温度控制在12~20℃;缺氧处理的工艺要求为:将通过温控池的污水,排入封闭的缺氧池,缺氧池中的反硝化菌在反硝化作用下将进行外反硝化脱氮,反硝化菌来源于污泥回流,污泥回流量与污水质量比为1:3,同时将硝酸盐氮还原成气态氮排出,缺氧工艺反应时间以4小时为最佳;厌氧处理的工艺要求为:污泥池中的生化污泥回流,经缺氧池后到厌氧池使大块的聚磷菌团化解,迫使其释放大部聚磷菌,并对有机物进行降解,通过兼性水解发酵细菌的新陈代谢,将有机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类物质发酵成有机酸、醇类,通过专性厌氧产氢、产乙酸、然后生成沼气及二氧化碳气体,该调节区反应时间约1.5~6小时;好氧处理的工艺要求为:厌氧处理后的出水,进入好氧池,进行氨化及硝化反应:A.氨化:在好氧亚硝化菌作用下,有机氮化合物的降解首先是在细菌分泌水解酶的催化作用下,水解断开肽键,脱除羧基和氨基而形成氨的过程;B.硝化:在好氧亚硝化菌作用下,氨先化为亚硝酸盐氮,再经硝化菌作用下氧化成硝酸盐氮;其中厌氧池过来的大量聚磷菌团在好氧作用下,继续释放聚磷菌,大量聚磷菌与好氧污泥聚合通过沉淀池排入剩余污泥池,部分聚磷菌与好氧污泥聚合混合液回流到温控池,达到进一步除磷的效果,好氧处理时间以8~10小时为最佳;沉淀处理的工艺要求为:沉淀池中设置有平流式斜管,沉淀时间为1.5~2小时,出水达标排放或回用,污泥采用气提方式流入污泥消化池定期排放,其中20~40%污泥须回流到缺氧池;无动力净水装置的工艺要求为:高位进水后以水压差为动力,并采用虹吸原理达到自动反冲洗效果:当滤层上部淤积物积累到产生堵塞现象时,迫使内部水位提高,产生压力,使上虹吸管封闭后行成真空,利用虹吸原理自动诱发反冲洗,冲洗结束时、此时滤层上部淤积物己吸完,滤层又开始过滤,内部压差消失,水位回落,自动破坏虹吸,继续过滤,反冲洗污水全部排入温控池。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海泽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青海泽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410467428.7/,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