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间苯二甲酸-5-磺酸铜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410467370.6 | 申请日: | 2014-09-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115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8 |
发明(设计)人: | 张秀清;范超逸;黄啟侠;张淑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桂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F1/08 | 分类号: | C07F1/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41004 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间苯二甲酸-5-磺酸铜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该铜配合物的结构式为: |
||
搜索关键词: | 间苯二 甲酸 磺酸铜 配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间苯二甲酸‑5‑磺酸铜配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铜配合物的结构式为:
;所述间苯二甲酸‑5‑磺酸铜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n,该配合物是一个单核的三元配合物,一个晶体结构单元中存在一个独立的Cu(II)离子,一个配体分子和三个配位的水分子;中心Cu1(II)离子分别与来自两个配体分子的两个羧基氧原子O1B和O10,三个水分子的氧原子O1A、O18和O20进行配位,配位数为五,计算最大角O10‑Cu1‑O1B与次大角O20‑Cu1‑O18的τ值为0.14,说明配位原子在中心Cu1 (II) 离子周围以四方锥形式排列,其中O1A处于锥顶点位置,而O1B、O10、O18、O20则占据四方锥的赤道平面位置;该配合物中的Cu‑O键长范围为1.918(4)~2.292(4) Å;在该配合物中,配体分子的两个羧基均以单齿配位的形式与中心铜离子配位,通过这种二齿桥连作用,将铜离子连接成一维Z字链结构。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桂林理工大学,未经桂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410467370.6/,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道焊接式填料函
- 下一篇:一种风动能水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