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类周期分布单向纤维增韧复合材料的快速导热系数计算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17582.6 | 申请日: | 2014-07-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112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22 |
发明(设计)人: | 江华;毛军逵;徐瑞;屠泽灿;张净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5/20 | 分类号: | G01N25/20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 32237 | 代理人: | 贺翔 |
地址: | 21001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一种类周期分布单向纤维增韧复合材料的快速导热系数计算方法,属于工程热物理技术领域。本发明类周期分布单向纤维增韧复合材料的快速导热系数计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提出新的各向异性导热系数计算理论-经验表达式LNN模型,给出了具体的表达形式;对微观代表性单元进行有限元仿真,通过计算数据,拟合获得了LNN模型中的修正系数n;将得出的修正系数n传递到修正项ψnew中,确定最终的LNN修正模型的单向纤维各向异性导热系数计算理论-经验表达式,进而计算出单向纤维增韧复合材料的快速导热系数。本发明类周期分布单向纤维增韧复合材料的快速导热系数计算方法可以非常快速的计算出其对应的各向异性导热系数,同现有方法相比,精度大幅提升。 | ||
搜索关键词: | 周期 分布 单向 纤维 复合材料 快速 导热 系数 计算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类周期分布单向纤维增韧复合材料的快速导热系数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将单向纤维增韧复合材料的导热系数分为两个方向的导热系数,其分别为纵向导热系数k11和横向导热系数k22;步骤2.其中纵向导热系数k11的导热系数满足公式:k11/km=Vfkf/km+Vm (1)式中k为导热系数,V为体分比,下标f和m分别代表纤维和复合材料基体;步骤3.其中横向导热系数k22的导热系数计算包括如下步骤:3.1.对于类周期性排列的结构,用一个重复的代表性结构单元来代替整个复合材料,且所述代表性结构单元的边长为L,所述复合材料中的纤维呈椭圆形,且椭圆形纤维在x和y轴方向的半轴长分别为a和b;3.2.提出现有LN模型的各向异性导热系数计算理论‑经验表达式
B=(kf/km‑1)/(kf/km+A),常数A由增韧复合材料形状和取向决定,修正项其中
φm是排列填充系数,对于单向纤维的排列形状为六边形排列时φm=0.907,四边形排列时φm=0.785,随机排列时φm=0.82;3.3.在步骤3.2中现有LN模型的基础上,提出LNN模型的各向异性导热系数计算理论‑经验表达式
所述修正项ψnew的表达式的为:![]()
所述该修正项满足:(1)Vf=0时,ψnewVf=0;(2)Vf=0时,![]()
(3)Vf=Vm时,ψnewVf≈1;3.4.针对所述代表性结构单元开展有限元计算,获得其内部换热特性,利用傅里叶定律根据温度梯度和热流量计算导热系数,其具体步骤如下:3.4.1.有限元计算的边界的左右两边界对应恒定的温度,上下两边界均为绝热:![]()
其中,T1,T2和y相互独立,
表示计算域左侧的这个边上温度保持定值,为T1,由于计算域中原点设定在该计算域的中心,所述左侧边的X坐标为‑L/2,L为结构单元的边长,
表示的是计算域右侧的边上温度为T2,上下两个边设定为绝热边界,也就是这个边上热流量为零,所述对应的Y坐标就分别为L/2,和‑L/2,在绝热面上的平均热流量为:![]()
其中qx利用每两个有限单元之间的温度梯度,乘上有限元计算中给定的纤维和基体的导热系数,就能得到这两个单元之间的热流;X方向上的平均温度梯度为:![]()
3.4.2.由傅里叶公式可得到单向纤维增韧复合材料的宏观等效导热系数为:![]()
3.5.通过调整3.1中的a和b的值,来保证体分比Vf分别为0.05,0.1,0.2,0.3,0.4,0.5,0.6,0.7,0.8,针对这9个工况,利用步骤3.4得出在这9个体分比工况下对应的等效导热系数;3.6:利用线性回归方法,确定修正项ψnew中的修正系数n,针对
表达式,两边取对数,转变为线性表达式,随后采用的是MATLAB的polyfit(x,y,t)函数来实现回归分析,x是自变量Vf,y是因变量等效导热系数Keff,t取1即一阶线性回归,确定了等效导热系数Keff和Vf之间的关系后,得出ψnew中n的数值;3.7:将得出的修正系数n传递到修正项ψnew中,确定最终的LNN模型的单向纤维各向异性导热系数计算理论‑经验表达式,进而计算出单向纤维增韧复合材料的横向导热系数k22。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410317582.6/,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