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炭分子筛吸附分离正异构丁烯的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410273735.1 | 申请日: | 2014-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308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0 |
发明(设计)人: | 李明;奚喆;洪小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C7/13 | 分类号: | C07C7/13;C07C11/08;C07C11/09 |
代理公司: | 上海正旦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00 | 代理人: | 张磊 |
地址: | 20009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炭分子筛吸附分离正异构丁烯的工艺。该工艺采用经过调孔的炭分子筛为吸附剂,基于非平衡吸附效应,对正丁烯和异丁烯具有很高的吸附选择性。工艺流程为:将正异构丁烯混合气体通入装有调孔炭分子筛的吸附塔内,采用三塔或多塔变压吸附技术,通过非平衡效应对正丁烯进行有效吸附,出口可得到纯度为99%~99.5%的异丁烯;通过置换步骤实现正异构丁烯的高纯度和高收率分离。利用此工艺可将正异构丁烯混合体系进行吸附分离,获得高纯度的正丁烯和异丁烯纯组份,从而提高碳四馏分中正异构丁烯的利用率。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分子筛 吸附 分离 正异构 丁烯 工艺 | ||
【主权项】:
一种基于炭分子筛吸附分离正异构丁烯的工艺,其特征在于采用的炭分子筛为亲烃的炭基吸附剂,其吸附分离过程同时兼顾了吸附动力学效应和位阻效应,材料主要孔径控制在0.5~0.6nm,并采用三塔或多塔变压吸附分离工艺,得到高纯度的正丁烯和异丁烯组份,纯度可达到99%~99.5%;具体工艺步骤如下:(1)将经过调孔的炭分子筛作为吸附剂装填入每个吸附塔内;(2)将原料气正异构丁烯混合气经过压缩机进行加压,并在恒定的压力下送入第1个吸附塔进行吸附,控制第1个吸附塔内吸附压力为0.3~1MPa,吸附温度为60~100℃,第1个吸附塔的出口处直接富集异丁烯,其纯度大于99%,正丁烯通过真空泵收集;(3)对第n个吸附塔进行置换和抽真空操作,其余第2,3…n‑1(n≥3)个吸附塔进行则进行降压或均压操作;(4)当第1个吸附塔吸附完成时,第n个吸附塔抽真空停止,第1个吸附塔开始对第n个吸附塔进行均压或者对第1个吸附塔进行降压操作,从而提高异丁烯收率;(5)采用正丁烯或上一个循环周期收集到的部分正丁烯对第1个吸附塔进行置换操作,将第1吸附塔内残留的异丁烯置换出去,置换气异丁烯送回至原料气正丁烯和异丁烯混合气体中,此时对第n‑1个吸附塔进行产品气快速充压并进入吸附阶段;(6)利用真空泵抽吸的方法对第1个吸附塔进行真空解吸,控制解吸压力为0~0.08MPa,出口得到高纯度的正丁烯,纯度可达96%;,出口处的正丁烯大部分作为产品,少量正丁烯用来完成下一个循环周期的置换;(7)至此,第1个吸附塔完成了一个吸附—解吸再生过程,准备再次升压进行下一个循环。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410273735.1/,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 下一篇:适配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