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横臂独立悬架上导向臂和下导向臂长度计算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245758.1 | 申请日: | 2014-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974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15 |
发明(设计)人: | 刘金武;胡小生;张灿育;魏海虎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理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B60G7/00 | 分类号: | B60G7/00;G06F19/00;G06F17/50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31 | 代理人: | 张良 |
地址: | 361024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横臂独立悬架上导向臂和下导向臂长度计算方法。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快速、精确的计算出双横臂独立悬架上、下导向臂臂长的方法;利用几何建模仿真车轮定位参数变化及悬架结构几何变化量等约束条件,构建解析几何模型,从而快速、精确确定导向臂长度。其主要技术特征是利用CAD几何建模和解析几何的方法,仿真双横臂独立悬架由满载到空载状态时,车身上跳及所引起的车轮轮距和外倾角的变化,再由导向臂臂长不变,车身连同球铰链中心点垂直上跳等其他几何约束条件,根据其导向臂直角三角形的几何关系,连立构建解析模型,以计算出导向臂臂长。本发明具有正向设计、精确、简洁直观等特点,为悬架原创开发提供一种参考,提高研发效率。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横臂 独立 悬架 导向 长度 计算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双横臂独立悬架上导向臂和下导向臂长度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建立YOZ坐标系,Y坐标轴为车轮外倾角为0°时车轮轴线,向外为正;Z坐标轴为车身中纵剖面上过车轮轴线纵向位置上的铅垂线,向上为正;在该坐标系中,分别构建满载和空载状态双横臂独立悬架简化的平面几何模型,其通过以下方式实现:步骤1.1、对双横臂独立悬架悬架进行几何简化;步骤1.2、满载状态下下,确定上导向臂外球铰链(3)中心点C,下导向臂外球铰链(14)中心点B的位置;步骤1.3、满载状态下,确定上导向臂内铰链(7)中心点D、下导向臂内铰链(13)中心点A的Z向位置,并假设它们的Y向位置;步骤1.4、利用确定的上导向臂外球铰链(3)中心点C和下导向臂外球铰链(14)中心点B,以及假设的上导向臂内铰链(7)中心点D和下导向臂内铰链(13)中心点A的位置,建立满载状态悬架几何模型;步骤1.5、从满载到空载状态下,确定上导向臂外球铰链(3)中心点C’,下导向臂外球铰链(14)中心点B’的位置;步骤1.6、从满载到空载状态下,确定上导向臂内铰链(7)中心点C’,下导向臂内铰链13中心点B’的Z向变化位置;步骤1.7、利用确定的空载状态的上导向臂外球铰链(3)中心点C’、下导向臂外球铰链(14)中心点B’、上导向臂内铰链(7)中心点D’、下导向臂内铰链(13)中心点A’的位置,建立空载状态悬架几何模型;步骤2、由确定的满载和空载状态下,上导向臂和下导向臂的几何关系,建立解析几何模型,计算得到上导向臂和下导向臂臂长;其通过以下方式实现:步骤2.1、建立满载状态下,下导向臂长度解析模型;y12+h12=l12 (1)其中:y1为满载状态下导向臂内铰链(13)中心点A和外球铰链(14)中心点B的Y向相对距离,h1为下导向臂内铰链(13)中心点A和外球铰链(14)中心点B高度差,l1为下导向臂长度;步骤2.2、建立空载时下导向臂长度解析模型;(y1‑Δy1)2+(h1+h‑Δz1)2=l12 (2)其中:y1为满载状态下导向臂内铰链(13)中心点A和外球铰链(14)中心点B的Y向相对距离,h1为下导向臂内铰链(13)中心点A和外球铰链(14)中心点B高度差,l1为下导向臂长度;Δy1为满载到空载状态时下导向臂外球铰链(14)中心点B到B’的Y向变化距离,Δz1为满载到空载状态时下导向臂外球铰链(14)中心点B到B’的Z向变化距离,h为满载到空载状态时下导向臂内铰链(13)中心点A到A’的Z向变化距离;由于Δy1(mm)、Δz1(mm)通过几何模型中量取获得,h1、h为已知量,通过方程(1)和(2)计算两个未知变量l2、y2的值,从而获得下导向臂长度;步骤2.3、建立满载时上导向臂长度解析模型;y22+h22=l22 (3)其中:y2为满载状态下上导向臂内铰链(7)中心点D和外球铰链(3)中心点C的Y向相对距离,h2为上导向臂内铰链(7)中心点D和外球铰链(3)中心点C高度差,l2为上导向臂臂长;步骤2.4、建立空载时上导向臂长度解析模型;(y2+Δy2)2+(h2‑h+Δz2)2=l22 (4)其中:y2为满载状态下上导向臂内铰链(7)中心点D和外球铰链(3)中心点C的Y向相对距离,h2为上导向臂内铰链(7)中心点D和外球铰链(3)中心点C高度差,l2上导向臂臂长,Δy2为满载到空载状态时上导向臂外球铰链(3)中心点C到C’的Y向变化距离,Δz2为满载到空载状态时上导向臂外球铰链(3)中心点C到C’的Z向变化距离,h为满载到空载状态时上导向臂内铰链(7)中心点D到D’的Z向变化距离;由于Δy2(mm)、Δz2(mm)通过几何模型中量取获得,h2、h为已知量,通过方程(3)和(4)计算两个未知变量l2、y2的值,从而获得上导向臂长度。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理工学院,未经厦门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410245758.1/,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零输入载人月球车主动悬架及其控制方法
- 下一篇:一种长卷的装裱结构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