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远程监测风电叶片层间结构损伤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243931.4 | 申请日: | 2014-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940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0 |
发明(设计)人: | 吴胜军;熊刚;陈佳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洛阳双瑞风电叶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3D11/00 | 分类号: | F03D11/00 |
代理公司: | 洛阳明律专利代理事务所 41118 | 代理人: | 卢洪方 |
地址: | 471039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远程监测风电叶片层间结构损伤方法,用于风电叶片层间结构损伤位置和程度监测。本发明利用碳纤维智能层(6)的功能特性及复合材料特有的随形性,将其铺设到风电叶片(1)外蒙皮下梁帽(2)上面和外蒙皮下后缘梁(3)上面,在碳纤维智能层(6)与被测结构之间建立一个敏感场,碳纤维智能层(6)将被测结构的力场转换为易于检测的电场,结合ERT层析成像系统(10),由敏感场的电阻率分布可获知被测结构应力、应变的情况,从而可判断被测结构出现损伤的位置及严重程度。本发明能远距离实时对风电叶片(1)使用过程进行监控,不需卸掉叶片,也不需要停机影响风力发电机的正常工作,可实时了解风电叶片(1)结构内部裂纹扩展情况以便及时预警。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远程 监测 叶片 结构 损伤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远程监测风电叶片层间结构损伤方法,其特征是:远程监测风电叶片层间结构损伤方法具体如下:在风电叶片的结构件梁帽(2)和后缘梁(3)上铺放碳纤维智能层(6),碳纤维智能层(6)分别铺放在风电叶片(1)的外蒙皮下的梁帽(2)上面和外蒙皮下的后缘梁(3)上面;梁帽(2)两侧采用芯材填充,后缘梁(3)下面也采用芯材填充,风电叶片(1)上下两个半面用胶黏剂(7)粘接;碳纤维智能层(6)覆盖区域两端装有电极(12),电极(12)用导电银胶(14)粘贴在碳纤维智能层(6)上,碳纤维智能层(6)上的铜导线(13)一端连接电级(12),另一端连接锂电池(15),对结构表面进行电流、电压激励,建立敏感场,即电势分布;碳纤维智能层(6)中间覆盖区域沿长度方向等间距设置有与铜导线(13)连接的电极(12);铜导线(13)的另一端分别与装在风电叶片(1)内部的多通道数据采集仪(8)相连;碳纤维智能层(6)的电阻对载荷变化有明显的响应,在风电叶片(1)层间结构发生损伤时,会产生剧烈的应力释放,碳纤维智能层(6)在载荷变化下会产生电阻率变化,当场内电阻率分布发生变化时,电流场的分布会随之变化,导致电势分布的变化,从而场域边界上的电位也要发生变化,测量得到的电压变化情况反映了电阻率的变化,用内置在风电叶片(1)内部的多通道数据采集仪(8)采集碳纤维智能层(6)覆盖区域的网络电压信号并传输给远端的无线电压采集模块(9)进行电压数据采集,同时将采集的数据输入计算机(11),再辅以ERT层析成像系统(10)建立碳纤维智能层(6)结构中的电阻率分布,并转化为风电叶片(1)结构中的应变分布,利用碳纤维智能层(6)的力阻效应,即电阻与应变存在线性对应关系,最终获得风电叶片结构层间结构出现损伤的位置和程度。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洛阳双瑞风电叶片有限公司,未经洛阳双瑞风电叶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410243931.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