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种叶片旋翼串联式飞行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82199.4 | 申请日: | 2014-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639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06 |
发明(设计)人: | 高庆嘉;白越;孙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64C27/02 | 分类号: | B64C27/02;B64C27/32;B64C27/12 |
代理公司: | 长春菁华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 22210 | 代理人: | 王丹阳 |
地址: | 130033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多种叶片旋翼串联式飞行器,涉及飞行器和航模领域,解决了现有飞行器尺寸大效率低的问题。包括以机体中心为圆心等角度分布的多个连接臂和多个驱动单元;驱动单元包括串联形式且旋转轴线平行的第一、第二共轴旋翼系统,共轴旋翼系统的上下旋翼为气动形状相同或相近、旋转方向相反、旋转轴线共线、叶片数相同的正反旋翼,同一驱动单元的第一、第二共轴旋翼系统的上旋翼的叶片数不同,相邻两个驱动单元的第一共轴旋翼系统(第二共轴旋翼系统)的上旋翼的叶片数不同,相邻两个驱动单元的第一共轴旋翼系统的上旋翼的旋转平面不在同一平面上且下旋翼的旋转平面也不在同一平面上。在保持大工作载荷前提下,尺寸减小10%至30%,效率高。 | ||
搜索关键词: | 多种 叶片 串联式 飞行器 | ||
【主权项】:
多种叶片旋翼串联式飞行器,包括支撑体,支撑体内的航空电子系统、能量源和载荷,支撑体底部的起落装置,以机体中心为圆心等角度分布在支撑体上的多个连接臂,一一对应安装在连接臂上的多个驱动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单元包括以串联形式安装在连接臂上且旋转轴线相互平行的第一共轴旋翼系统和第二共轴旋翼系统,所有驱动单元的第一共轴旋翼系统和第二共轴旋翼系统分别分布在同一个圆周上;所述第一共轴旋翼系统和第二共轴旋翼系统均包括两个驱动电机和分别安装在驱动电机上的两个上下旋翼,上旋翼和下旋翼为气动形状相同或相近、旋转方向相反、旋转轴线共线、叶片数相同的正反旋翼,同一个驱动单元的第一共轴旋翼系统的上旋翼与第二共轴旋翼系统的上旋翼的叶片数不同,相邻两个驱动单元的第一共轴旋翼系统的上旋翼的叶片数不同且第二共轴旋翼系统的上旋翼的叶片数也不同;相邻两个驱动单元的第一共轴旋翼系统的上旋翼的旋转平面不在同一平面上且下旋翼的旋转平面也不在同一平面上,相隔一个驱动单元的两个驱动单元的第一共轴旋翼系统的上旋翼的旋转平面在同一平面上且第二共轴旋翼系统的上旋翼的旋转平面也在同一平面上,相隔一个驱动单元的两个驱动单元的第一共轴旋翼系统的下旋翼的旋转平面在同一平面上且第二共轴旋翼系统的下旋翼的旋转平面也在同一平面上,同一个驱动单元的第一共轴旋翼系统的上下旋翼的两个旋转平面以及第二共轴旋翼系统的上下旋翼的两个旋转平面彼此之间相互平行;同一个驱动单元的第一共轴旋翼系统的旋翼旋转轴线与第二共轴旋翼系统的旋翼旋转轴线之间的距离D1满足:1.4R1≤D1≤1.8R1;相邻两个驱动单元的第一共轴旋翼系统的旋翼旋转轴线之间的距离D2满足:1.4R2≤D2≤1.8R2;相邻两个驱动单元的第二共轴旋翼系统的旋翼旋转轴线之间的距离D3满足:1.4R3≤D3≤1.8R3;R1、R2、R3均为旋翼的最大半径。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410182199.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