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瓶栽凤尾菇培育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67262.7 | 申请日: | 2014-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474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30 |
发明(设计)人: | 陈珠凉;刘启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如意食用菌生物高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1/04 | 分类号: | A01G1/04 |
代理公司: | 武汉金堂专利事务所 42212 | 代理人: | 胡清堂 |
地址: | 43004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瓶栽凤尾菇培育方法,凤尾菇培养基按重量份的配比为:棉籽壳28-32、麦皮10-12、米糠18-22、杂木屑36-40、轻质碳酸钙2-3。其工艺过程包括:培养基的配制、机器装瓶、高压灭菌、机器接种、菌丝体培养、菌实体生长及收获工序等过程,它使用的栽培瓶其瓶体积1400ml,瓶口直径85mm;接种采用液体菌种,菌种用量每瓶35-50ml。凤尾菇培养料的配制、装瓶、高压灭菌、接种等工序,凤尾菇的采摘及去菇脚工作,采用机器操作,省工省力,有利于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量,同时达到稳产高产以取得较好社会效益;栽培瓶的保水性远好于栽培袋,每批的转潮时间缩短3-5天,大大节约占菇房时间,提高菇房利用率。 | ||
搜索关键词: | 凤尾 培育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瓶栽凤尾菇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凤尾菇培养基的配制1)、凤尾菇培养基原料的比例棉籽壳28‑32重量份、麦皮10‑12重量份、米糠18‑22重量份、杂木屑36‑40重量份、轻质碳酸钙2‑3重量份;2)、凤尾菇培养基原料的挑选原料要求干燥、新鲜、无霉变、无虫害;原料的含水量在15%以下;3)、凤尾菇培养基原料的处理先将原料粉碎,其颗粒大小在5mm以下,颗粒粗细度均匀;然后按所述重量份的配比,将原料搅拌均匀后加水,使其含水量达65%‑70%,搅拌30分钟,pH控制在7.0—7.5;二、装瓶将按照比例配好的原料装入栽培瓶中,原料装好后,经过料面压实再由上而下打出多个直通瓶底的透气孔即接种穴,便于菌种接入瓶底;三、灭菌将装瓶的培养基,采用高压蒸汽灭菌,先将温度升至100‑105℃,保温20‑25min;然后将温度上升至110‑115℃,保温60‑70min;再将温度升至120‑125℃,在压力为0.13‑0.14MPa的情况下保温60‑70min,最后再闷置30‑35min;四、冷却待到压力降为常压、温度降为95℃以下时出锅;灭菌过后将培养瓶移至洁净的冷却室,使温度冷却至18℃‑22℃;五、接种按每瓶1400mL培养基接35‑50mL液体菌种的比例接种,接种温度控制在20℃‑25℃;接种10‑15天后菌丝可伸入培养基20‑25mm,菌丝蔓延的部分成白色,从瓶底可看到以接种穴为中心生长,接种30天左右后全瓶均变成白色,菌丝覆盖整个料面,形成第一潮菇菌丝;六、生育室管理1)、第一潮菇的管理揭开瓶盖将栽培瓶侧放,保持菇房相对湿度为90%,连续保持3‑5天,房间温度保持在23‑25℃,每天给予500‑1000lx散射光,菇房勤喷水通风,保持CO2浓度控制在1000ppm以下;3‑5天后可见料面上原基,已经开始分化,并形成大量的菇蕾,增强通风和光照时间,湿度保持在85‑90%,菇蕾发育后,菇柄和菌盖日渐清晰,等菇柄伸长达3‑4cm、菌盖直径达2cm即菌盖渐平展时,可用细喷雾器勤加喷雾,可直接喷在菇体上, 1天后即可采菇,此为第一潮菇;2)、第二潮菇的管理当第一潮菇采菇后搔菌,也就是将培养料表面的菇脚及培养料刮干净,菇房的湿度维持在70‑80%,此时料面第二潮菇菌丝逐渐恢复,养菌5‑7天;当料面菌丝完全恢复浓白后,对料面喷水至料面完全湿透,同时将库温降至10℃进行低温刺激24小时,同时保持空间湿度80%‑90%,并增加菇房的光照时间和频次,待菇蕾再次显现后,其管理过程同第一潮菇;七、栽培瓶的处理当采完底二潮菇后,将栽培瓶从栽培架上搬下,将培养料挖出,栽培瓶循环利用。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如意食用菌生物高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如意食用菌生物高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410167262.7/,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索固定式高空大跨度施工操作平台
- 下一篇:茶叶浪青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