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光电技术的分布式时差接收机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14317.2 | 申请日: | 2013-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164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8 |
发明(设计)人: | 张焱;方立军;柳勇;马骏;洪蕾;郭雪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S5/06 | 分类号: | G01S5/06;H04B10/25;H04J14/02 |
代理公司: | 合肥金安专利事务所 34114 | 代理人: | 徐伟 |
地址: | 230088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针对电缆式多点定位系统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光电技术的分布式时差接收机系统,包括8至20个子站接收前端和1个集中式接收与处理总站组成,子站接收前端分别与集中式接收与处理总站相连接,此外,每个子站接收前端均由天线、耦合器、前端光调制器、前端光解调器和前端光复用器组成;集中式接收与处理总站由子站接收后端、脉冲定标源产生器、基准与采样时钟产生器和A/D与时间测量模块组成;通过传输光纤将子站接收前端与集中式接收与处理总站2相连接。本实用新型的主要优点在于:采用微波光电复用实现多站接收机微波信号传输与定标,布站灵活,时差测量精度高,电磁兼容性强,成本相对低廉。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光电 技术 分布式 时差 接收机 系统 | ||
【主权项】:
基于光电技术的分布式时差接收机系统,包括n个子站接收前端和1个集中式接收与处理总站(2)组成,n的取值范围为8至20之间;所述的n个子站接收前端依次编号为第一子站接收前端(101)、第二子站接收前端(102)、……直至第n子站接收前端(10n),上述n个子站接收前端分别与集中式接收与处理总站(2)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每个子站接收前端均由天线(4)、耦合器(5)、前端光调制器(6)、前端光解调器(7)和前端光复用器(8)组成,其中,耦合器(5)有两个信号输入端口和一个信号输出端口,天线(4)的信号通讯端与耦合器(5)的其中一个信号输入端口相连接;通过前端光调制器(6)将耦合器(5)的信号输出端与前端光复用器(8)的信号输入端相连接,通过前端光解调器(7)将耦合器(5)的另一个信号输入端口与前端光复用器(8)的信号输出端相连接; 集中式接收与处理总站(2)由与子站接收前端数量相一致的n个子站接收后端、1个脉冲定标源产生器(9)、1个基准与采样时钟产生器(10)和1个A/D与时间测量模块(11)组成;所述的n个子站接收后端与前述的n个子站一一对应,且编号依次为第一子站接收后端(201)、第二子站接收后端(202)、……直至第n子站接收后端(20n);其中,每个子站接收后端均由后端光复用器(12)、后端光解调器(13)、后端光调制器(14)和后端对数检波器(15)组成;通过后端光解调器(13)将后端光复用器(12)的输出端与后端对数检波器(15)的信号输入端相连接,后端对数检波器(15)的信号输出端与A/D与时间测量模块(11)的信号输入端相连接;通过后端光调制器(14)将后端光复用器(12)的输入端与脉冲定标源产生器(9)的信号输出端相连接;脉冲定标源产生器(9)的信号输入端与基准与采样时钟产生器(10)的信号输出端相连接; 通过n个传输光纤(3)将n个子站接收前端中前端光复用器(8)的双向信号传输端与n个子站接收后端中后端光复用器(12)的双向信号传输端一一连接;即第一子站接收前端(101)内的前端光复用器(8)的双向信号传输端与第一子站接收后端(201)内的后端光复用器(12)的双向信号传输端通过一根传输光纤(3)相连接,第二子站接收前端(102)内的前端光复用器(8)的双向信号传输端与第二子站接收后端(202)内的后端光复用器(12)的双向信号传输端通过一根传输光纤(3)相连接,依次类推,第n子站接收前端(10n)内的前端光复用器(8)的双向信号传输端与第n子站接收后端(20n)内的后端光复用器(12)的双向信号传输端通过一根传输光纤(3)相连接。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未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320714317.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帽子可拆卸且带充气囊的起圈织物服装
- 下一篇:一种矢量梯度磁场测量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