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藻自动在线OD测定仪有效
申请号: | 201310691128.2 | 申请日: | 2013-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138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17 |
发明(设计)人: | 松;褚亚东;曹旭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21/31 | 分类号: | G01N21/31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 代理人: | 刘阳 |
地址: | 116023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微藻自动在线OD测定仪,由上层支架,下层支架,光源,狭缝,取样池,检测器,控制电路,滑动推拉装置,电动机等组成。光源可选择窄光谱光源;狭缝是在不透光的硬质薄板上开有一条宽度1mm-5mm的窄缝;上层支架与下层支架,设有相对的滑槽,滑动推拉装置上设有轴承嵌入滑槽中,在电动机的作用下沿滑槽移动;取样池内设有活塞及活塞连杆,活塞连杆的上端与滑动推拉装置上的挂钩连接;下层支架设有定位传感器,感应滑动推拉装置的位置;在上层支架上设有狭缝和光源,与下层支架上设有的检测器相对应。本发明可以在微藻培养过程中,在线连续测量微藻的OD值。并通过特有的参比测量方法消除温度漂移的影响以及微藻易于粘附于表面带来的误差。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在线 od 测定 | ||
【主权项】:
一种微藻自动在线OD测定仪,包括光源(1)、狭缝(2)、下层支架(3)、检测器(4)、取样池(5)、滑动推拉装置(6)、位置传感器对(7)、取样池固定卡(8)、电动机(9)、上层支架(10)、控制电路(11),其特征在于:下层支架(3)与上层支架(10)为互相平行对应的两块长方形板;光源(1)固定在狭缝(2)上端且光源(1)发出的光线与狭缝(2)上设置的窄缝相对应使光线穿过狭缝(2)照射在对应设置在下层支架(3)上的检测器(4)的传感器上;狭缝(2)与上层支架(10)平行并固定在上层支架(10)的上端;检测器(4)平行设置在下层支架(3)的下端且使光源(1)发出的光线透过狭缝(2)后照射到检测器(4)的传感器上;电动机(9)固定在上层支架(10)上端,电动机传动轴穿过上层支架(10)上设有的孔并连有齿轮(21);在下层支架(3)的上端及上层支架(10)的下端分别相对平行设有滑槽(12),滑槽(12)的方向与下层支架(3)及上层支架(10)的长边平行;滑动推拉装置(6)上下两面各有5个轴承(19),轴承(19)分别嵌入位于上层支架(10)及下层支架(3)的滑槽(12)中,使滑动推拉装置(6)延滑槽方向运动,滑动推拉装置(6)上设有的齿条(17)与连接在电动机(9)上的齿轮(21)相齿合;下层支架(3)上端设有位置传感器对(7),传感器对(7)包含两个位置传感器,分别设置于滑槽(12)的两端,用于确定滑动推拉装置(6)的位置;取样池固定卡(8)嵌入设置于下层支架(3)上端及上层支架(10)下端的卡位槽(13)内;下层支架(3)及上层支架(10)上设有相对的两组固定勾槽(16),固定勾槽(16)的长边方向与下层支架(3)及上层支架(10)的短边平行,通过在固定勾槽(16)内嵌入弹性金属丝或塑料丝可与取样池固定卡(8)一同用于固定取样池(5)使取样池(5)轴向与滑槽(12)方向平行,且光源(1)发出的光线透过狭缝(2)后通过取样池(5)最后到达检测器(4);取样池(5)内设有取样活塞(22)及活塞连杆(23),活塞连杆(23)的一端连接在取样活塞(22)上,另一端设有环状突起与滑动推拉装置上设有的爪勾(20)连接,在电动机(9)通过齿轮(21)的带动下滑动推拉装置(6)带动活塞连杆(23)及取样活塞(22)平行于滑槽(12)运动,活塞连杆(23)及取样活塞(22)运动方向与推拉装置(6)运动方向相同;取样池(5)上的突起环嵌入设置于下层支架(3)上端及上层支架(10)下端的固定槽(14)内,固定槽(14)长边方向与下层支架(3)及上层支架(10)的短边方向平行,使取样池(5)不会随着活塞连杆(23)及活塞(22)的运动而移动;下层支架(3)与上层支架(10)上设有平行对应的开孔槽(15),用于拆卸爪勾(20)及取样池(5);下层支架(3)与上层支架(10)通过螺栓相互固定,并使上层支架(10)与下层支架(3)之间的距离稍大于滑动推拉装置(6)的厚度,使滑动推拉装置(6)可以灵活运动;控制电路(11)通过信号线与光源(1)、检测器(4)、位置传感器对(7)、电动机(9)相连。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310691128.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