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藻自动在线OD测定仪有效
申请号: | 201310691128.2 | 申请日: | 2013-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138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17 |
发明(设计)人: | 松;褚亚东;曹旭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21/31 | 分类号: | G01N21/31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 代理人: | 刘阳 |
地址: | 116023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在线 od 测定 | ||
技术领域
本专利涉及一种微藻自动在线OD测定仪,本装置可用于微藻培养过程中微藻浓度的检测及分析,作为微藻培养的辅助工具。
背景技术
目前的在线OD测定分析仪或在线OD测定探头都是通过管道或者将光纤插入溶液中或者将探头插入溶液中,但是在用于微藻培养时由于微藻有很强的贴壁特性以及高浓微藻培养液中的细菌、蛋白和其它物质,容易在管道内壁或光纤头或探头表面形成一层阻挡光线传递的附着物薄膜,从而影响测量精度。而且在微藻培养的过程中,特别是高浓度培养时需要鼓气培养,气泡也会对管道式、光纤式或插入式探头造成影响,降低测量精度。
现在的微藻培养中需要一种可以连续监测,成本低廉,结构小巧紧凑,以满足微藻培养过程监控的需要。
发明内容
为了在微藻培养过程中提高连续监测的微藻OD值的精确度:1.本专利中通过测量取样池中取样活塞的吸光度值作为参比值,取样池取藻后的值作为样品值进行计算,可以消除由于温度对光源强的影响。2.由于活塞的运动使微藻、细菌或蛋白等不能在取样池内壁形成附着物薄膜。3.本专利所述一种微藻自动在线OD测定仪使用时取样池进样口在上活塞在下,在微藻鼓气培养时即使吸入气泡,气泡会停留在取样池上部,不会影响到下部的测量,消除了气泡的影响。4.取样池通过活塞的来回运动取样,测量完成后样品液又回到培养液中,不会造成培养液的流失。通过以上四点点可以显著提高在线测量的精度及减少对培养体系的影响,特别是在长时间培养及高浓度培养的测量中效果显著。
一种微藻自动在线OD测定仪,包括光源、狭缝、下层支架、检测器、取样池、滑动推拉装置、位置传感器对、取样池固定卡、电动机、上层支架、控制电路。
下层支架与上层支架为互相平行对应的两块长方形板;光源固定在狭缝上端且光源发出的光线与狭缝上设置的窄缝相对应使光线穿过狭缝照射在对应设置在下层支架上的检测器的传感器上;狭缝与上层支架平行并固定在上层支架的上端;检测器平行设置在下层支架的下端且使光源发出的光线透过狭缝后照射到检测器的传感器上;电动机固定在上层支架上端,电动机传动轴穿过上层支架上设有的孔并连有齿轮;在下层支架的上端及上层支架的下端分别相对平行设有滑槽,滑槽的方向与下层支架及上层支架的长边平行;滑动推拉装置上下两面各有5个轴承,轴承分别嵌入位于上层支架及下层支架的滑槽中,使滑动推拉装置延滑槽方向运动,滑动推拉装置上设有的齿条与连接在电动机上的齿轮相齿合;下层支架上端设有位置传感器对,传感器对包含两个位置传感器,分别设置于滑槽的两端,用于确定滑动推拉装置的位置;取样池固定卡嵌入设置于下层支架上端及上层支架下端的卡位槽内;下层支架及上层支架上设有相对的两组固定勾槽,固定勾槽的长边方向与下层支架及上层支架的短边平行,通过在固定勾槽内嵌入弹性金属丝或塑料丝可与取样池固定卡一同用于固定取样池使取样池轴向与滑槽方向平行,且光源发出的光线透过狭缝后通过取样池最后到达检测器;取样池内设有取样活塞及活塞连杆,活塞连杆的一端连接在取样活塞上,另一端设有环状突起与滑动推拉装置上设有的爪勾连接,在电动机通过齿轮的带动下滑动推拉装置带动活塞连杆及取样活塞平行于滑槽运动,活塞连杆及取样活塞运动方向与推拉装置运动方向相同;取样池上的突起环嵌入设置于下层支架上端及上层支架下端的固定槽内,固定槽长边方向与下层支架及上层支架的短边方向平行,使取样池不会随着活塞连杆及活塞的运动而移动;下层支架与上层支架上设有平行对应的开孔槽,用于拆卸爪勾及取样池;下层支架与上层支架通过螺栓相互固定,并使上层支架与下层支架之间的距离稍大于滑动推拉装置的厚度,使滑动推拉装置可以灵活运动;控制电路通过信号线与光源、检测器、位置传感器对、电动机相连。
所述光源选择适合所测量微藻OD测定波长的窄光谱光源,包括LED,半导体激光管,或带有滤光片的光源,其光强可通过控制电路固定强度或分成几级强度。
狭缝是在不透光的硬质薄板上开有一条宽度1mm-5mm不同规格的窄缝,根据不同的微藻或不同的光源进行选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9112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