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猪苓高产栽培技术无效
| 申请号: | 201310441304.7 | 申请日: | 2013-09-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936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8 |
| 发明(设计)人: | 白文钊;雷子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理工学院 |
| 主分类号: | A01G1/04 | 分类号: | A01G1/0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72300***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猪苓高产栽培技术,属于栽培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菌种选评:选取猪苓野生菌或两代以内繁殖体;伴生菌评价及培育:选取健壮旺盛的伴生菌菌种进行培养,从菌核分离纯化蜜环菌菌种,再通过培育,培育伴生菌菌棒;栽培方法:采用穴内蜜环菌与猪苓3+2斜体配置的科学模式,即3层蜜环菌菌棒加置2层猪苓菌种层叠配置结构,菌棒平面斜体,层间交错配置。该栽培积水可缩短猪苓栽培周期2年以上,达到从栽待收3年的一个周期,产出比提高到1:10—15的高产效果,而且产技术稳定,产品品质量优质安全。解决了长时间以来猪苓人工栽培周期长,生产不稳定及不能高产的技术问题。 | ||
| 搜索关键词: | 猪苓 高产 栽培技术 | ||
【主权项】:
一种猪苓高产栽培技术,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A菌种选评:选取野生的或繁殖两代以内的,子实体饱满、表面光滑、色泽黑正、大小20‑29g的个体作为栽培种子;B伴生菌评价及培育:选取褐色盘状的蜜环菌(菌核)作为伴生菌菌种,将伴生菌菌种从菌核分离纯化,再把分离纯化的蜜环菌,通过菌丝培育,形成萌发菌,当萌发菌发育成棉花状时,与菌棒混合培育伴生菌菌棒;C猪苓培育技术:a穴体设计:长×宽×高=0.8m×0.8m×0.3~0.4m;b菌菌比:穴内下种,每穴猪苓菌种500g,蜜环菌菌种:猪苓菌种=2:1;c结构配置:研究采用穴内蜜环菌与猪苓3+2斜体配置的科学模式,即3层蜜环菌菌棒加置2层猪苓菌种层叠配置结构,菌棒平面斜体,层间交错配置;d栽培立地环境:栽培地海拔为:800—1500m,不积水半阴半阳的坡地;e培育管理办法:遮阴半晒,湿度:80%左右,排水防涝;f采收:栽种满3年后,起穴采收,并选留下一代种子。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理工学院,未经陕西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310441304.7/,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功能喷杆装置
- 下一篇:锅炉烟道旁路烟气挡板轴防尘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