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泥鳅大规格苗种培育成活率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413982.2 | 申请日: | 2013-09-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67959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04 |
发明(设计)人: | 柏如发;朱清顺;邓燕飞;李濛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K61/10 | 分类号: | A01K61/10;A23K50/80;A23K10/20;A01K61/20;A01K63/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17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泥鳅大规格苗种培育成活率的方法,其技术方案包括如下步骤:(1)、泥鳅苗种培育池的设计和肥水;(2)、轮虫培育池的设计和轮虫培育;(3)、泥鳅人工配合饲料的制作;(4)、泥鳅水花苗下塘;(5)、泥鳅大规格苗种的培育:大规格苗种的培育分为3个阶段;a投喂活轮虫阶段;b驯食阶段;c全部投喂人工配合饲料阶段。本发明通过建造合理的苗种培育池,强化水质管理等措施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投喂活轮虫和驯食后全部投喂人工配合饲料相衔接优化泥鳅苗种的营养来源,可使泥鳅大规格苗种的培育成活率提高到50%。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泥鳅 规格 苗种 培育 成活率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提高泥鳅大规格苗种培育成活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1)、泥鳅苗种培育池的设计和肥水;培育池为东西向长方形土池,面积2‑5×667m2,深1.0m,池角呈弧形,池底平坦略向出水口倾斜,池底淤泥为8‑10cm;池埂四周安装20目聚乙烯网片,高1m;安装动力系统;生石灰清塘后蓄水深40cm,堆施发酵过的畜肥,进行肥水;所述动力系统为在苗种培育池对角线位置,沿池壁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水平设置2台功率0.75‑2.2kw、口径3.8‑10cm的潜水泵,没入水中20cm,组装成动力系统;(2)、轮虫培育池的设计和轮虫培育;轮虫培育池为东西向长方形土池,面积5×667m2,深1.5m,池角呈弧形,池底平坦略向出水口倾斜,池底淤泥为10‑15cm;安装动力系统;生石灰清塘后蓄水深1m,施用发酵过的畜肥,进行轮虫培育,通过不断地抽取轮虫和开启动力系统搅动水体,让轮虫维持一段时间的高峰期;所述动力系统为在轮虫培育池对角线位置,沿池壁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水平设置2台功率2.2kw、口径15cm的潜水泵,没入水中50cm,组装成动力系统;(3)、泥鳅人工配合饲料的制作;将蚯蚓、黄粉虫、新鲜蚕蛹优质蛋白源与麦麸、麦芽粉及诱食剂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制成人工配合饲料,并被粉碎成200‑300目的粉状颗粒,作为泥鳅苗种培育过程中的人工配合饲料;(4)、泥鳅水花苗下塘;水温20℃‑26℃,选择同批次、2‑3日龄开始平游的泥鳅水花苗,肥水下塘,放养密度20‑30万尾/667m2;泥鳅水花苗下塘后,在池中设置由竹框固定消毒过的水葫芦;(5)、泥鳅大规格苗种的培育;开启动力系统,追施生物有机肥、施用微生态制剂、换水措施使土池水质保持“肥、活、嫩、爽”;根据泥鳅不同发育阶段的生理、生态习性,通过原池培育天然饵料、投喂活轮虫提供适口的活饵料,驯食后全部投喂人工配合饲料弥补天然饵料的不足,当泥鳅苗培育至体长5‑7cm时,大规格苗种培育完成;所述泥鳅大规格苗种的培育分为3个阶段;a投喂活轮虫阶段;泥鳅苗体长小于2cm,投喂人工培育的活轮虫;b驯食阶段;泥鳅苗体长2cm后,投喂活轮虫的同时,开始投喂少量的人工配合饲料,对泥鳅进行驯食,逐渐加大人工配合饲料的投喂量,减少活轮虫的投喂量;c全部投喂人工配合饲料阶段;待泥鳅苗能适应人工配合饲料后,停止投喂活轮虫,全部投喂人工配合饲料。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未经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310413982.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灭蚊门窗
- 下一篇:一种基于PSM调制模式的自适应电压调节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