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较大板间距的射频同轴连接器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45871.5 | 申请日: | 2013-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377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02 |
发明(设计)人: | 许志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R13/631 | 分类号: | H01R13/631;H01R13/514;H01R24/40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楼高潮 |
地址: | 212003***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较大板间距的射频同轴连接器组件,包括插接一体的半锁插座、导向插座和转接器。其中转接器包括外导体31、内导体34和两只绝缘体32、33,外导体为一圆筒体,两端均开有多条膨胀缝,两端头部的外周面均设有凸缘;绝缘体32内设一长椭圆形空腔,绝缘体33内为一台阶喇叭口;内导体两端均为弹性球头插针。两插座均具有相同的外导体组合11、绝缘体12和内导体13,绝缘体有一球头,与上述长椭圆形空腔构成了既可滑移又可摆动的机构;插座内导体伸出于该球头端面,上述弹性球头插针在其内导体的插孔内,有较大的轴向位移。稍许插偏的转接器的另一端可沿着导向插座2的大喇叭套24导入该插座内。本发明可稍许插偏、导向摆动、可靠连接。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较大 间距 射频 同轴 连接器 组件 | ||
【主权项】:
一种较大板间距的射频同轴连接器组件,包括半锁插座(1)、导向插座(2)和转接器(3),三者插接一体,所述半锁插座(1),包括半锁插座外导体组合(11)、半锁插座绝缘体(12)和半锁插座内导体(13),所述导向插座(2),它是由半锁插座(1)与一只大喇叭套(24)所组成的,所述转接器(3),包括转接器外导体(31)、转接器半锁绝缘体(32)、转接器不锁绝缘体(33)和转接器内导体(34);其特征在于,所述半锁插座外导体组合(11),包括外壳座(111)和凸肩衬套(112),该外壳座(111)又分为圆柱形座头段(1111)和四方形座身段(1112),沿外壳座(111)中心轴线内设有第一环状通道,该通道从口面依次包括第一圆柱形空腔(1101)、第二圆柱形空腔(1102)和第一圆柱形通孔(1103),该凸肩衬套(112),又分为第一圆柱段(1121)、中部锥状凸肩段(1122)和第二圆柱段(1123),沿凸肩衬套(112)中心轴线内也设有第二环状通道,该通道从口面依次包括第三圆柱形空腔(1104)和第二圆柱形通孔(1105),该凸肩衬套(112)第二圆柱段(1123)的外周面与外壳座(111)第一圆柱形空腔(1101)的内周面紧压配合,便组成了半锁插座外导体组合(11),并将外壳座(111)和凸肩衬套(112)两者的环状通道构筑出了一环状内凹槽(U),该环状内凹槽(U),刚好又将所述半锁插座绝缘体(12)的底盘牢牢地固夹在中间;所述半锁插座绝缘体(12),分为球头段(12)、颈椎段(122)和底盘段(123),沿半锁插座绝缘体(12)中心轴线内设有第三环状通道,该通道从口面依次包括第三圆柱形通孔(1201)和第四圆柱形空腔(1202);所述半锁插座内导体(13),分为圆柱形插孔段(131)、圆环状凸台段(132)和尾部焊装段(133),该圆柱形插孔段(131),沿中心轴线内设有第五圆柱形空腔(1301),外周面的中段设有一环状凹槽(1311)或锥状外突倒刺(1312),该环状凹槽(1311)或锥状外突倒刺(1312)可将该半锁插座内导体(13)牢固地嵌入在半锁插座绝缘体(12)的第三圆柱形通孔(1201)内,并与圆环状凸台(132)共同构成了半锁插座内导体(13)在半锁插座绝缘体(12)内不能轴向窜动的结构;所述大喇叭套(24),呈喇叭状,沿中心轴线内设有第一圆锥状喇叭口(241)、圆柱形入口(242)和第六圆柱形空腔(243),所述大喇叭套(24)圆柱形入口(242)的口径,与所述凸肩衬套(112)第三圆柱形空腔(1104)的孔径一致,所述大喇叭套(24)第六圆柱形空腔(243)的孔径,略小于所述凸肩衬套(112)中部锥状凸肩段(1122)的锥状凸肩的外径,将大喇叭套(24)的第六圆柱形空腔(243)与凸肩衬套(112)的锥状凸肩紧压配合在一起,并保持凸肩衬套(112)口部的端平面(11211)与大喇叭套(24)第六圆柱形空腔(243)的内端面(2431)贴紧,便组成了导向插座(2);所述转接器外导体(31),是一圆筒体,沿中心轴线内设有第四环状通道,两端头部的外周面均设有端面倒圆的凸缘,一端为小凸缘(311),另一端为大凸缘(312),两端均开有多条与中心轴线平行的膨胀缝,小凸缘端的膨胀缝为第一膨胀缝(313),大凸缘端的膨胀缝为第二膨胀缝(314),多个小凸缘(311)的组合,称之为第一弹性外接触头组(∑311),多个大凸缘(312)的组合,称之为第二弹性外接触头组(∑312),大凸缘端的内部口面,设有一大倒角(315), 该小凸缘端的圆筒体内周面,设有锥状内突的第一倒刺组(316),该大凸缘端的圆筒体内周面,也设有锥状内突的第二倒刺组(317),所述转接器半锁绝缘体(32)和转接器不锁绝缘体(33),也就分别被固定在该转接器外导体(31)内周面两侧的第一和第二倒刺组(316)、(317)内;所述转接器半锁绝缘体(32),沿中心轴线内设有第五环状通道,该通道从口面依次包括第二圆锥状喇叭口(321)、圆柱形咽喉口(322)、长椭圆形空腔(323)、第七圆柱形空腔(324)和第四圆柱形通孔(325),该圆柱形咽喉口(322)的口径,略小于所述半锁插座绝缘体(12)的球头(1211)的球径,该长椭圆形空腔(323)的直径,又略大于所述半锁插座绝缘体(12)的球头(1211)的球径,该第七圆柱形空腔(324)的直径,小于所述半锁插座绝缘体(12)的球头(1211)的球径;所述转接器不锁绝缘体(33),沿中心轴线内也设有第六环状通道,该通道从口面依次包括第三圆锥状喇叭口(331)、第八圆柱形空腔(332)和第五圆柱形通孔(333),该第三圆锥状喇叭口(331)的口部(3311)直径,大于所述半锁插座绝缘体(12)的球头(1211)的球径,该第三圆锥状喇叭口(331)的底部(3312)直径,等于所述半锁插座绝缘体(12)的球头(1211)的球径,该第八圆柱形空腔(332)的孔径,也小于所述半锁插座绝缘体(12)的球头(1211)的球径;所述转接器内导体(34),两端均为相同的弹性球头插针,该两弹性球头(341)的球径,略大于所述半锁插座内导体(13)插孔段(131)的第五圆柱形空腔(1301)的孔径,两弹性球头(341)与颈部(342)均开有四条或多条平行于中心轴线的第三膨胀缝(3401),四个或多个弹性球头(341)的组合,也称之为第三弹性外接触头组(∑341),所述转接器内导体(34)的中段,为一圆柱体(345),该圆柱体(345)的直径,大于所述转接器半锁绝缘体(32)和转接器不锁绝缘体(33)的第四、第五圆柱形通孔(325、333)的孔径,构成了该转接器内导体(34)在所述转接器(3)的两只绝缘体之间不能轴向窜动,在该转接器内导体(34)中段的圆柱体(345)与两端的颈部(342)之间,分别设有一圆柱形轴肩(343、344),该圆柱形轴肩(343、344)被所述转接器(3)的两只绝缘体的第四、第五圆柱形通孔(325、333)所支撑,该两只绝缘体的第四、第五圆柱形通孔(325、333)的孔径,刚好允许该转接器内导体(34)两端的弹性球头插针所穿过;当转接器(3)的小凸缘端头插入相配对的半锁插座(1)时,转接器外导体(31)的第一弹性外接触头组(∑311)外周面的小凸缘(311)与半锁插座凸肩衬套(112)的第三圆柱形空腔(1104)的内周面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弹性接触,转接器内导体(34)的第三弹性外接触头组(∑341)外周面的弹性球头插针与半锁插座内导体(13)插孔段(131)的第五圆柱形空腔(1301)的内周面也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弹性接触,转接器半锁绝缘体(32)的长椭圆形空腔(323)被半锁插座绝缘体(12)的球头(1211)所插入,构成了既可滑移又可摆动的绝缘材料的长椭圆形球铰运动副;当转接器(3)的小凸缘端头与半锁插座(1)插接、耦合、偏摆时,其另一大凸缘端头与相配对的导向插座(2)的轴线必然会出现一定范围内的偏差,当导向插座(2)对插转接器(3)的该大凸缘端头时,转接器外导体(31)的第二弹性外接触头组(∑312)外周面的大凸缘(312),便沿着导向插座(2)大喇叭套(24)的第一圆锥状喇叭口(241),经圆柱形入口(242),而滑入了导向插座凸肩衬套(112)的第三圆 柱形空腔(1104)内,转接器内导体(34)的第三弹性外接触头组(∑341)外周面的弹性球头插针,也插入了导向插座内导体(13)插孔段(131)的第五圆柱形空腔(1301)内,转接器不锁绝缘体(33)的第三圆锥状喇叭口(331),也可被导向插座绝缘体(12)的球头(1211)所插入,由于弹性材料和膨胀缝的结构,转接器(3)内、外导体的第三、第二弹性外接触头组(∑341、∑312)外周面的弹性球头(341)、大凸缘(312)与导向插座(2)内、外导体的第五、第三圆柱形空腔(1301、1104)的内周面也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弹性接触。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科技大学,未经江苏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310245871.5/,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校园宿舍楼热水器热水收集与使用系统
- 下一篇:室外取暖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