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抗着色制品及其用途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310175622.3 申请日: 2013-05-13
公开(公告)号: CN103881368B 公开(公告)日: 2017-11-28
发明(设计)人: 马克·普夫勒加尔;艾蒂安·埃普利;海因茨·霍夫;博托·霍夫曼 申请(专利权)人: EMS专利股份公司
主分类号: C08L77/00 分类号: C08L77/00;C08L77/06;C08L77/02;C08K13/04;C08K7/14
代理公司: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27 代理人: 顾晋伟,董文国
地址: 瑞士*** 国省代码: 暂无信息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发明描述了聚酰胺模塑组合物用于生产抗着色制品的用途,所述制品的着色倾向性为至多15。此处,组合物包含30‑100重量%聚酰胺混合物,其包含大于50并且高至98重量%至少一种半芳族聚酰胺,还包含2至高至50重量%的具有至少100℃玻璃化转变温度的非晶和/或微晶聚酰胺,所述非晶和/或微晶聚酰胺基于20‑100mol%至少一种脂环族二胺;和0‑80mol%至少一种其他脂肪族和/或芳族二胺;和至少6个碳原子的芳族和/或脂肪族二羧酸。此外,组合物还可包含0‑70重量%纤维添加剂(B1)和/或粒状添加剂(B2),0‑30重量%冲击韧性改进剂和/或不同于(A)的聚合物,0‑25重量%阻燃剂,和0‑3重量%添加剂。
搜索关键词: 着色 制品 及其 用途
【主权项】:
一种聚酰胺模塑组合物用于生产抗着色制品的用途,所述制品根据EN ISO 11664‑4在CIELAB颜色空间中确定两种着色介质颜色定位之间的ΔE值给出的着色倾向性ST为至多15并且相比于仅基于半芳族聚酰胺(A1)的制品降低至少20%,所述聚酰胺模塑组合物由以下组分组成:(A)30‑100重量%的聚酰胺混合物,其由以下组分组成:(A1)50‑98重量%的至少一种半结晶半芳族聚酰胺,其中所述半结晶半芳族聚酰胺根据ISO 11357‑11‑2测定的熔点为至少250℃,其中二羧酸的总量中对苯二甲酸的比例为50至100mol%,以及所述半结晶半芳族聚酰胺根据ISO 11357‑11‑2使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以20℃/分钟的升温速率测定的熔化热为至少30J/g;(A2)2‑50重量%的至少一种非晶和/或微晶聚酰胺,其不同于(A1),其具有根据ISO 11357‑11‑2测定的至少100℃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其中聚酰胺(A2)的非晶聚酰胺的熔化热为至多4J/g、以及组分(A2)的微晶聚酰胺的熔化热为4‑25J/g,在每种情况下,其根据ISO 11357‑11‑2使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以20℃/分钟的升温速率在颗粒上确定,其基于:(a1)20‑100mol%的至少一种脂环族二胺;和0‑80mol%的至少一种其他脂肪族和/或芳族二胺;和(a2)具有至少6个碳原子的芳族和/或脂肪族二羧酸,条件是组分(a1)和(a2)的全部单体的最高45mol%能够替换成包含6至12个碳原子的内酰胺或包含6至12个碳原子的氨基羧酸;其中,(A1)部分和(A2)部分一起形成100重量%的所述聚酰胺混合物;(B)0‑70重量%的纤维添加剂(B1)和/或粒状添加剂(B2);(C)0‑30重量%的不同于(A)的聚合物;(D)0‑25重量%的阻燃剂;(E)0‑3重量%的常规添加剂;其中组分(A)至(E)的总量为100重量%,其中所述着色倾向性ST由两种着色介质的ΔE值的平均值给出:ST=(ΔE芥末+ΔE唇彩)/2,其中颜色定位(L*a*b*)参照与(L*a*b*)样品之间的色差ΔE根据ISO 12647和ISO 13655如下计算:其中所述组分(A1)由芳族二羧酸及其混合物形成,和/或由选自以下的二羧酸:己二酸、辛二酸、壬二酸、癸二酸、十一烷二酸、十二烷二酸、十三烷二酸、十四烷二酸、十五烷二酸、十六烷二酸、十七烷二酸、十八烷二酸、C36‑二聚脂肪酸、顺式‑和/或反式‑环己烷‑1,4‑二羧酸和/或顺式‑和/或反式‑1,3‑环己烷二羧酸(CHDA)及其混合物形成,以及还由选自以下的二胺形成:1,4‑丁二胺、1,5‑戊二胺、2‑甲基‑1,5‑戊二胺、2‑丁基‑2‑乙基‑1,5‑戊二胺、1,6‑己二胺、2,2,4‑三甲基六亚甲基二胺、2,4,4‑三甲基六亚甲基二胺、1,8‑辛二胺、2‑甲基‑1,8‑辛二胺、1,9‑壬二胺、1,10‑癸二胺、1,11‑十一烷二胺、1,12‑十二烷二胺、1,13‑十三烷二胺、1,14‑十四烷二胺、间二甲苯二胺和对二甲苯二胺;其中组分(A2)的(a1)中的所述至少一种脂环族二胺选自:双‑(4‑氨基‑3‑甲基‑环己基)‑甲烷(MACM)、双‑(4‑氨基‑环己基)‑甲烷(PACM)、双‑(4‑氨基‑3‑乙基‑环己基)‑甲烷(EACM)、双‑(4‑氨基‑3,5‑二甲基‑环己基)‑甲烷(TMDC)、2,6‑降莰烷二胺或2,6‑双‑(氨甲基)‑降莰烷或1,3‑环己基二胺、1,4‑二氨基环己基二胺、异佛尔酮二胺、1,3‑双‑(氨甲基)环己烷、1,4‑双‑(氨甲基)环己烷、2,2‑(4,4'‑二氨基二环己基)丙烷(PACP)或其混合物;其中在(a1)部分中,所述其他脂肪族和/或芳族二胺选自:1,4‑丁二胺、1,5‑戊二胺、2‑甲基‑1,5‑戊二胺、2‑丁基‑2‑乙基‑1,5‑戊二胺、1,6‑己二胺、2,2,4‑三甲基六亚甲基二胺、2,4,4‑三甲基六亚甲基二胺、1,8‑辛二胺、2‑甲基‑1,8‑辛二胺、1,9‑壬二胺、1,10‑癸二胺、1,11‑十一烷二胺、1,12‑十二烷二胺、1,13‑十三烷二胺、1,14‑十四烷二胺、间二甲苯二胺和对二甲苯二胺,或它们的混合物;其中组分(A2)的具有至少6个碳原子的所述芳族和/或脂肪族二羧酸(a2)选自:直链的无支链的脂肪族二羧酸、芳族二羧酸及其混合物。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EMS专利股份公司,未经EMS专利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310175622.3/,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