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负离子、远红外纳米复合功能非织造布的生产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1310086860.7 | 申请日: | 2013-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472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2 |
发明(设计)人: | 韦毓堃;高美雄;陈健康;葛钶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金三发非织造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6M11/80 | 分类号: | D06M11/80;D06M11/45;D06M11/46;D04H1/425;D04H1/435;D04H1/4382;D04H1/492;D06M101/32;D06M101/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奇智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40 | 代理人: | 韩洪 |
地址: | 3131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负离子、远红外纳米复合功能非织造布的生产工艺,包括开清输出、梳理成网、多级水处理、功能性处理、烘干、卷取分切和终检包装步骤。本发明通过使用负离子、远红外纳米功能整理剂对胚布进行整理,应用纳米材料的多种粉体复配、多种功能复合技术和分子组装技术将负离子、远红外纳米颗粒通过与非织造布纤维分子的键合作用与非织造布牢固结合,使非织造布具有恒久的负离子释放和远红外生物波发射功能,从而集负离子、远红外、抗菌防霉作用于一体,具有预防性卫生保健作用,产品具有柔润舒适,吸湿透气性好,有保护健康功能,同时还具有提高空气中负离子浓度,改善居室空气质量,促进血液循环,提高人体免疫能力和抗菌防霉等作用。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负离子 红外 纳米 复合 功能 织造 生产工艺 | ||
【主权项】:
一种负离子、远红外纳米复合功能非织造布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依次包括如下步骤:a)开清输出:以涤纶、粘胶短纤、双组份复合短纤为原料,首先以开包工序对原料进行初步开松,然后对原料进行至少一道精开松处理,最后将完成精开松处理的原料均匀输出;b)梳理成网:将开清输出的原料梳理成网,形成胚布;c)多级水处理:将胚布经过至少一道水刺处理,以高压水射流将海岛复合纤维打开,同时使胚布纤维缠结加固;d)功能性处理:由负离子、远红外纳米功能整理剂对胚布进行功能性整理,使负离子、远红外纳米颗粒与非织造布纤维分子键合,所述负离子、远红外纳米功能整理剂的组成成分为纳米奇冰石、纳米无机氧化物,所述负离子、远红外纳米功能整理剂的生产过程包括:预处理、表面改性、后处理;e)烘干:将经过功能性处理的胚布以20~30m/min的车速依次进入四个烘房,第一烘房的温度为100~120℃,烘干时间为2~4分钟,第二烘房的温度为120~140℃,烘干时间为5~9分钟,第三烘房的温度为140~160℃,烘干时间为3~5分钟,第四烘房的温度为160~180℃,烘干时间为1~3分钟;f)卷取分切:将烘干后的胚布切边,并以100~140米/卷进行卷取分切;g)终检包装:对布卷进行日光灯检验,并以2卷每包进行包装,形成成品。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金三发非织造布有限公司,未经浙江金三发非织造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310086860.7/,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注液加压的记号笔
- 下一篇:一种带挂钩票夹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D06 织物等的处理;洗涤;其他类不包括的柔性材料
D06M 对纤维、纱、线、织物、羽毛或由这些材料制成的纤维制品进行D06类内其他类目所不包括的处理
D06M11-00 用无机物或其配合物处理纤维、纱、线、织物或这些材料制成的纤维制品;和机械处理相结合的处理,如丝光
D06M11-01 .用氢、水或重水;用金属氢化物或其配合物;用硼烷、二硼烷、硅烷、二硅烷、膦、二膦、、二、胂、二胂或它们的配合物
D06M11-07 .用卤素;用氢卤酸或其盐,用氧化物或卤素的含氧酸或其盐
D06M11-32 .用氧、臭氧、臭氧化物、氧化物、氢氧化物或过化合物;从具有两性元素—氧键的阴离子衍生的盐
D06M11-51 .用硫、硒、碲、钋或其化合物
D06M11-58 .用氮或其化合物;如硝酸盐
D06M 对纤维、纱、线、织物、羽毛或由这些材料制成的纤维制品进行D06类内其他类目所不包括的处理
D06M11-00 用无机物或其配合物处理纤维、纱、线、织物或这些材料制成的纤维制品;和机械处理相结合的处理,如丝光
D06M11-01 .用氢、水或重水;用金属氢化物或其配合物;用硼烷、二硼烷、硅烷、二硅烷、膦、二膦、、二、胂、二胂或它们的配合物
D06M11-07 .用卤素;用氢卤酸或其盐,用氧化物或卤素的含氧酸或其盐
D06M11-32 .用氧、臭氧、臭氧化物、氧化物、氢氧化物或过化合物;从具有两性元素—氧键的阴离子衍生的盐
D06M11-51 .用硫、硒、碲、钋或其化合物
D06M11-58 .用氮或其化合物;如硝酸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