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炊事车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31857.5 | 申请日: | 2013-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725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1 |
发明(设计)人: | 张相洪;杨涵;谢先达;李燕军;沈灿铎;张浩;王英泽;刘赫;钱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军需装备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60P3/025 | 分类号: | B60P3/025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徐宁 |
地址: | 100010***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炊事车,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固定安装在汽车底盘上的车厢,车厢后壁和一侧壁分别设置一具有门锁和门把手的车门,车厢顶板上设置排风窗、排风扇和排烟口;车厢前壁下部设置有一主食灶,车厢前壁上部设置有一水箱;车厢两侧壁的下部分别设置有一副食灶,副食灶上方的车厢两侧壁上分别设置一与副食灶对应的排油烟机,其中一副食灶与车厢后壁之间设置有一和面机,另一副食灶与车厢后壁之间设置有一水池柜;其中一排油烟机与车厢后壁之间设置有一吊柜,另一排油烟机与车厢后壁之间设置有一配电柜。本发明设备齐全、机动性高、安全可靠性高,且加工能力强,它可以广泛应用于野外作业队伍的后勤补给中。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炊事 | ||
【主权项】:
一种炊事车,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固定安装在汽车底盘上的车厢,设置在所述车厢内的主食灶、水箱、副食灶、排油烟机、和面机、水池柜、吊柜和配电柜;所述车厢后壁和一侧壁分别设置一具有门锁和门把手的车门,且两所述车门下方的车厢上均设置有两拉环,所述车厢后壁的车门两侧上部分别设置有一对拉环,下部分别设置有一锁紧机构,两侧的每对所述拉环上分别挂设有一具有两挂钩的蹬舱梯,所述蹬舱梯的下部通过所述锁紧机构固定在所述后壁上;与具有所述车门一侧壁相对的车厢另一侧壁上设置有活动通风窗、固定采光窗和排风百叶窗;所述车厢前壁下部也设置有排风百叶窗;所述车厢顶板上设置排风窗、排风扇和排烟口;所述主食灶设置在所述车厢前壁,其包括一灶体,所述灶体上端焊接有一灶台,所述灶体内间隔设置有三个灶膛,三个所述灶膛的膛壁均采用双层不锈钢板夹设陶瓷纤维毡制作而成;每一所述灶膛内设置有一主食锅,每一所述主食锅的上部卡设在所述灶台上,每一所述主食锅顶端设置一具有排气孔的锅盖,每一所述锅盖的底部设置一具有若干通孔的防堵罩;每一所述锅盖后端铰接在所述灶台上,每一所述锅盖的前端与所述灶台之间设置有卡紧装置;所述灶体前部设置有与三个所述灶膛下部连通的三个燃烧器,每一所述燃烧器的控制开关电连接所述控制柜中的控制装置,所述灶体后部设置有与每一所述灶膛上部连通的一烟道,所述烟道通过排烟管连通所述车厢顶板上的排烟口;所述副食灶为分别设置在所述车厢两侧壁的两个,每一所述副食灶包括一灶体,每一所述灶体内设置有两灶膛,两所述灶膛的膛壁均采用双层不锈钢板夹设陶瓷纤维毡制作而成,每一所述灶膛内设置有一副食锅,每一所述副食锅上部卡设在所述灶体的灶台上;每一所述副食锅顶端设置有一具有排气孔的锅盖,每一所述锅盖的底部设置一具有若干通孔的防堵罩,每一所述锅盖后端铰接在所述灶台上,前端与所述灶台之间设置有卡紧装置;每一所述灶体前部设置有两个连通相应所述灶膛的燃烧器,每一所述灶体后部设置有一烟道,所述烟道的下部连通相应的两所述灶膛,所述烟道的上部通过排烟管连接所述车厢顶板上的排烟口;所述排油烟机为分别设置在两个副食灶上方的两个,每一所述排油烟机包括一机壳,每一所述机壳前部间隔设置有与同一所述副食灶的两副食锅相对应的两个弧形的进风口,两所述进风口上分别设置有一风罩板,两所述进风口内分别通过固定架连接一涡壳,两所述涡壳后部的排烟道分别与所述车厢顶板上的排烟口连通,每一所述涡壳的前部与所述机壳的进风口连通;每一所述涡壳的两侧通过轴承转动地支撑一风轮;所述机壳的两进风口之间设置有两电机,两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分别连接相应一侧的风轮;两涡壳的底部和机壳的底板上均设置有若干滴油口,相对于所述滴油口在机壳底 板的底面设置有两个接油盒;所述机壳前端设置有两具有显示屏的控制器,两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两电机的开关控制装置;所述水箱设置在所述主食灶上方的车厢前壁上,所述和面机设置在其中一所述副食灶与所述车厢后壁之间,所述水池柜设置在另一所述副食灶与所述车厢后壁之间,所述水池柜的进水口与所述水箱的出水口连通,所述水池柜的排水口与所述车厢外连通,所述吊柜设置在其中一所述排油烟机与所述车厢后壁之间,所述配电柜设置在另一所述排油烟机与所述车厢后壁之间,所述配电柜电连接所述主食灶控制器。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军需装备研究所,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军需装备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310031857.5/,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