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铁路车轮有效
申请号: | 201280061859.2 | 申请日: | 2012-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362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05 |
发明(设计)人: | R·A·戈雷什科夫;D·E·卡林采夫 | 申请(专利权)人: | 维克萨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B17/00 | 分类号: | B60B17/00;B61F1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王小东 |
地址: | 俄罗斯下诺*** | 国省代码: | 俄罗斯;RU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运输工程,尤其是铁路运输车辆的车轮。在铁路车轮的轮辐的外表面上,具有第一外半径的曲线和具有第二外半径的曲线的半径是轮圈直径的0.04到0.05倍。具有第三外半径的曲线的半径是轮圈直径的0.08到0.1倍。具有第四外半径的曲线的半径是轮圈直径的0.07到0.09倍。对于轮辐的内表面来说,具有第一内半径的曲线的半径是轮圈直径的0.08到0.1倍。具有第二内半径的曲线和具有第三内半径的曲线的半径是轮圈直径的0.06到0.08倍。具有第四内半径的曲线的半径是轮圈直径的0.04到0.06倍,其中,第一点从中心平面沿远离凸缘的方向偏移的距离不大于轮圈宽度的0.08倍。中心点从中心平面偏移的距离在轮圈宽度的0.35至0.4倍的范围内,并且第二点从中心平面沿朝向凸缘的方向偏移的距离不大于轮圈宽度的0.1倍。轮辐在第一点处的厚度与轮辐在第二点处的厚度之比为从0.7到1.1,并且轮辐在中心点处的厚度与轮辐在第二点处的厚度之比为从0.7到0.9。结果,实现了车轮在不同类型的工作载荷的影响下的低应力状态,实现了最小的质量,实现了轮圈在热应力下的令人满意的侧向变形程度。 | ||
搜索关键词: | 铁路 车轮 | ||
【主权项】:
一种铁路车轮,具有垂直于该车轮的转动轴线的中心平面,所述车轮包括由行驶面和凸缘形成的轮圈,并且所述车轮还包括轮毂以及由外表面和内表面形成的轮辐,所述轮辐如此制造,即,轮辐横截面的理论中心线经过第一点、中心点和第二点,其中,所述第一点位于所述轮辐与所述轮圈匹配衔接的位置,在所述中心点,所述理论中心线具有在与所述凸缘相反的方向上距所述中心平面的最大偏移,并且所述第二点位于所述轮辐与所述轮毂匹配衔接的位置,其中,所述轮辐的外表面在轮圈侧由具有第一外半径的曲线形成,并且在轮毂侧由具有第二外半径的曲线形成,所述具有第二外半径的曲线的弯曲方向与所述具有第一外半径的曲线的弯曲方向一致,所述具有第一外半径的曲线和所述具有第二外半径的曲线在所述轮辐的中心部分借助于位于轮圈侧的具有第三外半径的曲线和位于轮毂侧的具有第四外半径的曲线匹配衔接,所述具有第三外半径的曲线和所述具有第四外半径的曲线的弯曲方向与所述具有第一外半径的曲线和所述具有第二外半径的曲线的弯曲方向相反,所述轮辐的内表面在轮圈侧由具有第一内半径的曲线形成,并且在轮毂侧由具有第二内半径的曲线形成,所述具有第二内半径的曲线的弯曲方向与所述具有第一内半径的曲线的弯曲方向一致,所述具有第一内半径的曲线和所述具有第二内半径的曲线在所述轮辐的中央部分借助于位于轮圈侧的具有第三内半径的曲线和位于轮毂侧的具有第四内半径的曲线匹配衔接,所述具有第三内半径的曲线和所述具有第四内半径的曲线的弯曲方向与所述具有第一内半径的曲线和所述具有第二内半径的曲线的弯曲方向相反,所述铁路车轮的特征在于,轮辐外表面的所述具有第一外半径的曲线和具有第二外半径的曲线的半径为行驶面直径的0.04到0.05倍,所述具有第三外半径的曲线的半径为行驶面直径的0.08到0.1倍,所述具有第四外半径的曲线的半径为行驶面直径的0.07到0.09倍,轮辐内表面的所述具有第一内半径的曲线的半径为行驶面直径的0.08到0.1倍,所述具有第二内半径的曲线和具有第三内半径的曲线的半径为行驶面直径的0.06到0.08倍,所述具有第四内半径的曲线的半径为行驶面直径的0.04到0.06倍,其中,所述第一点从所述中心平面沿与所述凸缘相反的方向偏移的距离不大于轮圈宽度的0.08倍,所述中心点从所述中心平面偏移的距离在轮圈宽度的0.35到0.4倍的数值范围内,所述第二点从所述中心平面朝向所述凸缘偏移的距离不大于轮圈宽度的0.1倍,而且所述轮辐在所述第一点处的厚度与所述轮辐在所述第二点处的厚度之比为从0.7到1.1,所述轮辐在所述中心点处的厚度与所述轮辐在所述第二点处的厚度之比为从0.7到0.9。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维克萨股份公司,未经维克萨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280061859.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产生二烯聚合物的方法
- 下一篇:剪切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