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闪耀光纤光栅的光纤环行器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03984.7 | 申请日: | 2012-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216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1 |
发明(设计)人: | 温晓东;宁提纲;裴丽;李晶;油海东;陈宏尧;张婵;王伟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2B6/26 | 分类号: | G02B6/26;G02B6/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44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基于闪耀光纤光栅的光纤环行器,涉及一种光环行器,适用于光纤通信领域。解决了目前的光环行器面临结构复杂、体积大、制作难度大、成本高、插入损耗大的问题。该环行器包括第一至第N光敏光纤(51、52、53、……、5N),第一至第N光纤(61、62、63、……、6N),在第一至第N光敏光纤(51、52、53、……、5N)上用紫外光分别刻写的第一至第N闪耀光纤光栅(41、42、43、……、4N);第一光敏光纤(51)和第一光纤(61)处于同一平面内平行放置,边沿最近距离为h,第一闪耀光纤光栅(41)的成栅面与第一光敏光纤(51)成0角度,第一光纤(61)的一端为该环行器的1端口(1),另一端与第二光敏光纤(52)连接,以此类推。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闪耀 光纤 光栅 环行器 | ||
【主权项】:
基于闪耀光纤光栅的光纤环行器,其特征在于:该环行器包括第一至第N光敏光纤(51、52、53、……、5N),第一至第N光纤(61、62、63、……、6N),在第一至第N光敏光纤(51、52、53、……、5N)上用紫外光分别刻写的第一至第N闪耀光纤光栅(41、42、43、……、4N);第一光敏光纤(51)和第一光纤(61)处于同一平面内平行放置,边沿最近距离为h,第一闪耀光纤光栅(41)的成栅面与第一光敏光纤(51)成θ角度,与第一光敏光纤(51)和第一光纤(61)所在的平面垂直,并满足:0°<θ<45°或45°<θ<90°;第二光敏光纤(52)和第二光纤(62)处于同一平面内平行放置,边沿最近距离为h,第二闪耀光纤光栅(42)的成栅面与第二光敏光纤(52)成θ角度,与第二光敏光纤(52)和第二光纤(62)所在的平面垂直,并满足:0°<θ<45°或45°<θ<90°;第三光敏光纤(53)和第三光纤(63)处于同一平面内平行放置,边沿最近距离为h,第三闪耀光纤光栅(43)的成栅面与第三光敏光纤(53)成θ角度,与第三光敏光纤(53)和第三光纤(63)所在的平面垂直,并满足:0°<θ<45°或45°<θ<90°;第N光敏光纤(5N)和第N光纤(6N)处于同一平面内平行放置,边沿最近距离为h,第N闪耀光纤光栅(4N)的成栅面与第N光敏光纤(5N)成θ角度,与第N光敏光纤(5N)和第N光纤(6N)所在的平面垂直,并满足:0°<θ<45°或45°<θ<90°;第一光纤(61)的一端为该环行器的1端口(1),另一端与第二光敏光纤(52)连接,第二光纤(62)的一端为该环行器的2端口(2),另一端与第三光敏光纤(53)连接,第三光纤(63)的一端为该环行器的3端口(3),……,第N光纤(6N)的一端为该环行器的N端口(N),另一端与第一光敏光纤(51) 连接;其中决定第一光纤(61)与第二光敏光纤(52)的连接端选择的条件为:从1端口(1)输入的光信号在通过第二闪耀光纤光栅(42)后被耦合到2端口(2)输出;其中决定第二光纤(62)与第三光敏光纤(53)的连接端选择的条件为:从2端口(2)输入的光信号在通过第三闪耀光纤光栅(43)后被耦合到3端口(3)输出;依此类推;N≥3,且为整数。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交通大学,未经北京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210103984.7/,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温度补偿的电流源电路
- 下一篇:平行输电线路的互阻抗、耦合电容的测试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