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种子光注入的腔内倍频532nm单纵模激光器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97219.9 | 申请日: | 2012-04-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469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22 |
发明(设计)人: | 朱小磊;王君涛;陆婷婷;臧华国;刘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S3/16 | 分类号: | H01S3/16;H01S3/0941;H01S3/08;H01S3/109 |
代理公司: | 上海新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13 | 代理人: | 张泽纯 |
地址: | 201800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种子光注入的腔内倍频532nm单纵模激光器,利用谐振探测方法获得了种子注入1064nm单频脉冲激光,并通过腔内倍频得到532nm的单纵模脉冲激光。激光谐振腔采用U形腔,采用两个高峰值功率的LD从端面泵浦激光晶体,利用高精度的TEC来给激光晶体控温,利用腔内LBO倍频得到绿光输出。本发明有着高效率、高能量、传导冷却、窄线宽、高频率稳定性、结构紧凑和工作稳定的特点。 | ||
搜索关键词: | 种子 注入 倍频 532 nm 单纵模 激光器 | ||
【主权项】:
一种种子光注入的腔内倍频532nm单纵模激光器装置,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腔外种子光路(1)、U形从动谐振腔(2)、电学控制处理(3)和腔内倍频(4)四部分:所述的腔外种子光路部分(1)依次由种子激光器(1‑1)、隔离器(1‑2)、半波片(1‑3)、第一1/4波片(1‑4)、耦合透镜组(1‑5、1‑6)、第一反射镜(1‑7)和第二反射镜(1‑8)组成;所述的U形从动谐振器腔部分(2)依次由后腔镜(2‑6)、调Q晶体(2‑7)、第二1/4波片(2‑8)、布儒斯特角起偏片(2‑9)、第三1/4波片(2‑10)、第一分光镜(2‑4)、增益介质(2‑5)、第二分光镜(2‑14)、第四1/4波片(2‑11)、补偿负透镜(2‑12)和前腔镜(2‑13)组成,该U形从动谐振腔中的增益介质(2‑5)采用双端泵浦,一端依次由第一泵浦源(2‑1)、第一泵浦耦合系统(2‑2和2‑3)和第一分光镜(2‑4)组成,另一端由第二泵浦源(2‑17)、第一泵浦耦合系统(2‑16和2‑15)和第二分光镜(2‑14)组成;第一分光镜(2‑4)和第二分光镜(2‑14)都是对808nm的泵浦光高透,并且对1064nm的振荡激光高反;所述的电学控制处理部分(3)由光电二极管(3‑1)、紧固于后腔镜(2‑6)的第一压电陶瓷(3‑2)、紧固于所述的全腔镜(2‑13)的第二压电陶瓷(3‑3)、压电陶瓷驱动电源(3‑4)和时序控制系统(3‑5)组成,所述的压电陶瓷驱动电源(3‑4)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一压电陶瓷(3‑2)和第二压电陶瓷(3‑3)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的时序控制系统(3‑5)的输入端与所述的光电二极管(3‑1)的输出端相连,所述的时序控制系统(3‑5)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的压电陶瓷驱动电源(3‑4)的输入端、所述的调Q晶体KD*P(2‑8)的控制端、第一泵浦源(2‑1)和第二泵浦源(2‑14)的控制端相连接;所述的腔内倍频部分(4)由半波片(4‑1)、第一分光镜(4‑2)、倍频晶体(4‑3)和第二分光镜(4‑4)组成,所述的第一分光镜(4‑2)或第二分光镜(4‑4)为激光输出镜。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210097219.9/,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发光模块
- 下一篇:用于流体泵的可膨胀的转动元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