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CAN总线传感器节点无效
申请号: | 201120169348.5 | 申请日: | 2011-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580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30 |
发明(设计)人: | 蒋鹏;吴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5B19/418 | 分类号: | G05B19/418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杜军 |
地址: | 310018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用于化工安全监控的CAN总线传感器节点。本实用新型包括电源管理模块、环境参数采集模块、CAN传输模块和处理器模块。电源管理模块包括7.4V锂电池、5V电压转换电路、3.3V电压转换电路、1.8V电压转换电路。环境参数采集模块包括温湿度采集单元和气压采集单元。CAN传输模块包括光耦隔离单元、CAN收发单元和电源隔离单元。处理器模块以处理器LPC2109FBD64/01为核心,在其外围分别搭建了复位电路、晶振电路、JTAG电路以及ISP电路。本实用新型传输距离远、实时性强。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can 总线 传感器 节点 | ||
【主权项】:
一种CAN总线传感器节点,包括电源管理模块、环境参数采集模块、CAN传输模块和处理器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源管理模块包括7.4V锂电池、5V电压转换电路、3.3V电压转换电路、1.8V电压转换电路;锂电池正极和单刀双掷开关S1的2引脚相连,负极接地;单刀双掷开关S1的3引脚悬空,1引脚和保护二极管1N4007阳极相连,保护二极管1N4007的阴极和电源芯片U2的3引脚相连;5V电压转换电路中钽电容C23的正极和电源芯片U2的3引脚相连,钽电容C23的负极接地;电源芯片U2的1引脚接地,2引脚和钽电容C24的正极、电源指示灯DS1的阳极相连;钽电容C24的负极、电源指示灯DS1的阴极均接地;电源芯片U2的2引脚分别和电源芯片U3的3引脚、电源芯片U4的3引脚相连;3.3V电压转换电路中电容C7的一端和电源芯片U3的3引脚相连,另一端接地;电源芯片U3的1引脚接地,2引脚和钽电容C9的正极、电源指示灯DS2的阳极相连;钽电容C9的负极、电源指示灯DS2的阴极均接地;1.8V电压转换电路中电容C8的一端和电源芯片U4的3引脚相连,另一端接地;电源芯片U4的1引脚接地,2引脚和钽电容C10的正极、电源指示灯DS3阳极相连;钽电容C10的负极、电源指示灯DS3的阴极均接地;所述的环境参数采集模块包括温湿度采集单元和气压采集单元;温湿度采集单元的核心数字式温湿度传感器U11的1引脚和处理器的26引脚相连,6引脚和处理器的22引脚相连;数字式温湿度传感器U11的5引脚和3.3V电压转换电路相连,2引脚接地,电容C32的一端和数字式温湿度传感器U11的5引脚相连,另一端接地;数字式温湿度传感器U11的3、4引脚均悬空;气压采集单元核心数字式气压传感器U10的6引脚和处理器的30引脚相连、7引脚和处理器的29引脚相连、8引脚和处理器的27引脚相连;数字式气压传感器U10的4引脚、5引脚均和处理器的1引脚相连;数字式气压传感器U10的1引脚和3.3V电压转换电路相连,2引脚、3引脚均接地;电容C12的一端和数字式气压传感器U10的1引脚相连,另一端和数字式气压传感器U10的2引脚相连; 所述的CAN传输模块包括光耦隔离单元、CAN收发单元和5V电源隔离单元;光耦隔离单元的核心为两个高速光耦隔离器件6N137即U7和U8;光耦U7的2引脚和5V电压转换电路输出端相连;光耦U7的3引脚串联一个470Ω的电阻R7后和处理器CAN接口10引脚连接;光耦U7的1、4引脚悬空;光耦U7的5引脚和5V电源隔离单元中U9的3引脚相连;光耦U7的7、8引脚和5V电源隔离单元中U9的4引脚相连,电阻R5的一端和光耦U7的7、8引脚相连,另外一端和光耦U7的6引脚相连;光耦U7的6引脚和CAN收发器U6的1引脚相连;CAN收发单元的核心是TJA1040T高速CAN收发器U6,其3引脚和5V电源隔离单元中U9的4引脚相连;CAN收发器U6的2引脚和5V电源隔离单元中U9的3引脚相连;CAN收发器U6的5、8引脚悬空,6引脚、7引脚通过接插件J2和终端电阻R4相连;终端电阻R4的一端和接插件J2的2引脚相连,另一端和CAN收发器U6的7引脚相连;接插件J2的1引脚和CAN收发器的6引脚相连;CAN收发器的4引脚串联一个470Ω的电阻R6后和光耦U8的3引脚相连;光耦U8的2引脚和5V电源隔离单元中U9的4引脚相连;光耦U8的1、4引脚悬空;光耦U8的7、8引脚和5V电压转换电路相连,电阻R8的一端和光耦U8的7、8引脚相连,另一端和光耦U8的6引脚相连;光耦U8的6引脚和处理器的CAN接口9引脚相连;光耦U8的5引脚接地;电源隔离单元中U9的2引脚和5V电压转换电路相连,1引脚接地;电容C12的一端和U9的3引脚相连,电容C12另一端和U9的4引脚相连;电阻R9一端U9的3引脚相连,电阻R9的另一端和U9的4引脚相连;所述的处理器模块的核心为处理器U1,还包括复位电路、晶振电路、JTAG电路、ISP电路和退藕电容;处理器模块的核心处理器U1的57引脚和复位芯片U5的2引脚相连;复位芯片U5的1引脚接地,4引脚和3.3V电压转换电路相连,电容C11的一端和复位芯片的1引脚连接,另一端和复位芯片的4引脚相连;复位芯片的3引脚和复位开关S2的一端,复位开关S2的另一端接地;处理器U1的61引脚、62引脚分别和晶振电路相连;晶振电路中晶振Y1的两端并联一个电阻R3使系统更容易起振;晶振电路中电容C1、C2的一端分别和晶振相连,另一端均接地;处理器的JTAG接口和接插件JP1相连,其中处理器的20引脚和接插件JP1的3引脚相连,24引脚和接插件JP1的11引脚相连,52引脚和接插件JP1的7引脚相连,56引脚和接插件JP1的9引脚相连,57引脚和接插件JP1的15引脚相连,60引脚和接插件JP1的5引脚相连,64引脚和接插件JP1的13引脚相连;接插件JP1的1引脚、2引脚和3.3V电压转换电路相连,17引脚、19引脚均悬空,其余引脚均接地;电阻R2的一端和接插件JP1的11引脚相连,另一端接地;处理器ISP接口41引脚和接插件JP2的1引脚相连,接插件JP2的2引脚接地;电阻R1的一端和接插件JP2的1引脚相连,电阻R1的另外一端和3.3V电压转换电路相连;退藕电容部分中,电容C16的一端和处理器的17引脚相连,另一端接地;电容C17的一端和处理器的49引脚相连,另一端接地;电容C18的一端和处理器的63引脚相连,另一端接地;电容C19的一端和处理器的7引脚相连,另一端接地;电容C20的一端和处理器的23引脚相连,另一端接地;电容C21的一端和处理器的43引脚相连,另一端接地;电容C22的一端和处理器的51引脚相连,另一端接地。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未经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120169348.5/,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