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掺铈钇铝石榴石纳米带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76493.5 | 申请日: | 2011-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923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28 |
发明(设计)人: | 董相廷;张誉腾;蔡超;丁凯利;李旭亮;任倩蕊;王进贤;于文生;刘桂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春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D01F9/10 | 分类号: | D01F9/10;D01F1/10;D01D1/02;D01D5/00;B82Y40/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30022 吉林***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掺铈钇铝石榴石纳米带的制备方法,属于纳米材料制备技术领域。现有技术制备了掺铈钇铝石榴石纳米粒子和纳米纤维。本发明包括三个步骤:(1)配制纺丝液,硝酸盐、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和溶剂N,N-二甲基甲酰胺DMF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0%、22%和68%;(2)制备PVP/[Y(NO3)3+Al(NO3)3+Ce(NO3)3]复合纳米带,采用静电纺丝技术,电压为10kV,固化距离为18cm,注射器针头喷嘴的内径为1.0mm,采用竖喷方式,室温18℃~28℃,相对湿度50%~70%;(3)制备YAG:1%Ce3+纳米带,将复合纳米带进行热处理,升温速率为1℃/min,在900℃保温8h,然后以1℃/min的速率降至200℃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得到YAG:1%Ce3+纳米带,宽度为2.35~4.73μm,厚度为130~330nm,长度大于100μm,具有良好的结晶性。本发明的制备方法简单易行,可以批量生产,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掺铈钇铝 石榴石 纳米 制备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掺铈钇铝石榴石纳米带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静电纺丝技术,使用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高分子模板剂,采用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为溶剂,制备产物为铈离子掺杂钇铝石榴石纳米带,其步骤为:(1)配制纺丝液纺丝液中钇源和铈源使用的是硝酸钇和硝酸铈,铝源使用的是硝酸铝,高分子模板剂采用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溶剂采用N,N‑二甲基甲酰胺DMF,称取一定量的硝酸钇、硝酸铈和硝酸铝,其中Y3+与Ce3+的摩尔比为99∶1,即Ce3+的摩尔百分数为1%,[Y3++Ce3+]与Al3+的摩尔比为3∶5,溶于适量的DMF溶剂中,再称取一定量的PVP加入到上述溶液中,于室温下磁力搅拌6h,PVP完全溶解,然后放置到密闭容器中静置2h,直到溶液澄清为止,无气泡存在,得到均匀、透明且有一定粘度的前驱体溶胶,即形成纺丝液,该纺丝液各组成部分的质量百分数为:硝酸盐含量10%,PVP含量22%,溶剂DMF含量68%;(2)制备PVP/[Y(NO3)3+Al(NO3)3+Ce(NO3)3]复合纳米带采用静电纺丝技术,技术参数为:电压为10kV,注射器针头喷嘴到接收屏的固化距离为18cm,注射器针头喷嘴的内径为1.0mm,采用针头垂直向下竖喷方式,室内温度18℃~28℃,相对湿度为50%~70%;(3)制备YAG:1%Ce3+纳米带将所获得的PVP/[Y(NO3)3+Al(NO3)3+Ce(NO3)3]复合纳米带进行热处理,技术参数为:升温速率为1℃/min,在900℃保温8h,然后以1℃/min的速率降至200℃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得到YAG:1%Ce3+纳米带,宽度为2.35~4.73μm,厚度为130~330nm,长度大于100μm。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春理工大学,未经长春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110376493.5/,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信息处理设备、方法和程序
- 下一篇:用组合测量确定表面特征的设备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