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窄线宽光纤激光器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70027.6 | 申请日: | 2011-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647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29 |
发明(设计)人: | 温晓东;裴丽;宁提纲;王春灿;陈宏尧;李晶;李超;张婵;冯亭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S3/067 | 分类号: | H01S3/067;H01S3/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44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窄线宽光纤激光器,涉及一种激光器,适用于通信领域。解决了目前光纤激光器很难同时实现窄线宽与高功率,而且结构复杂,可扩展性差的问题。该激光器的第一泵浦源(41)的输出端与第一光纤光栅(21)的一端连接,第一光纤光栅(21)的另一端与第一有源单模光纤(11)的一端连接,第一有源单模光纤(11)的另一端与第一耦合器(31)的第一端口连接,第一耦合器(31)的第三端口与第二有源单模光纤(12)的一端连接,第二有源单模光纤(12)的另一端与第二光纤光栅(22)连接,构成第一个线性腔,同理可得N个线性腔,将N个线性腔用耦合器相互连接。同时实现了窄线宽与高功率,结构简单、可扩展性很强。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窄线宽 光纤 激光器 | ||
【主权项】:
一种窄线宽光纤激光器,其特征在于:该激光器包括第一至第2*N有源单模光纤(11、12、13、14、15、16、……、1(2*N‑1)、1(2*N)),第一至第2*N光纤光栅(21、22、23、24、25、26、……、2(2*N‑1)、2(2*N)),第一至第N耦合器(31、32、33、……、3N),第一至第N泵浦源(41、42、43、……、4N),其连接方式为:第一泵浦源(41)的输出端与第一光纤光栅(21)的一端连接,第一光纤光栅(21)的另一端与第一有源单模光纤(11)的一端连接,第一有源单模光纤(11)的另一端与第一耦合器(31)的第一端口连接,第一耦合器(31)的第三端口与第二有源单模光纤(12)的一端连接,第二有源单模光纤(12)的另一端与第二光纤光栅(22)连接;第二泵浦源(42)的输出端与第三光纤光栅(23)的一端连接,第三光纤光栅(23)的另一端与第三有源单模光纤(13)的一端连接,第三有源单模光纤(13)的另一端与第二耦合器(32)的第一端口连接,第二耦合器(32)的第三端口与第四有源单模光纤(14)的一端连接,第四有源单模光纤(14)的另一端与第四光纤光栅(24)连接,第二耦合器(32)的第四端口与第一耦合器(31)的第二端口连接;第三泵浦源(43)的输出端与第五光纤光栅(25)的一端连接,第五光纤光栅(25)的另一端与第五有源单模光纤(15)的一端连接,第五有源单模光纤(15)的另一端与第三耦合器(33)的第一端口连接,第三耦合器(33)的第三端口与第六有源单模光纤(16)的一端连接,第六有源单模光纤(16)的另一端与第六光纤光栅(26)连接,第在三耦合器(33)的第四端口与第二耦合器(32)的第二端口连接;第N泵浦源(4N)的输出端与第2*N‑1光纤光栅(2(2*N‑1))的一端连接,第2*N‑1光纤光栅(2(2*N‑1))的另一端与第2*N‑1有源单模光纤(1(2*N‑1))的一端连接,第2*N‑1有源单模光纤(1(2*N‑1))的另一端与第N耦合器(3N)的第一端口连接,第N耦合器(3N)的第三端口与第2*N有源单模光纤(1(2*N))的一端连接,第2*N有源单模光纤(1(2*N))的另一端与第2*N光纤光栅(2(2*N))的一端连接,第N耦合器(3N)的第二端口与第一耦合器(31)的第四端口连接;激光从第2*N光纤光栅(2(2*N))的另一端输出;N=2~100的整数。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交通大学,未经北京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110370027.6/,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蓄电池活化放电的电能回收装置
- 下一篇:改善电流传输堵塞的LED芯片结构